實際上,魏滿倉對于這些瓷器古董的需求并非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大。畢竟,這些古董雖然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但它們終究只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然而,魏滿倉之所以對這些古董產生興趣,主要是因為他在上輩子看了太多的新聞,對這片土地上古董的大量流失深感遺憾。他覺得這是一種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挽救這種局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為深層次的原因促使魏滿倉對古董產生濃厚的興趣,那就是那枚已經消失了千年之久的祖龍印。這枚祖龍印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未解之謎,吸引著無數人的好奇心。魏滿倉也不例外,他渴望能夠找到這枚祖龍印,并揭開它背后隱藏的秘密。
據史料記載,祖龍統一六國之后,曾下令將和氏璧作為材料,交由玉工孫壽雕琢成傳國玉璽。這枚玉璽的正面由秦丞相李斯以篆文書寫了“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
然而,在祖龍二十八年的時候,祖龍乘坐龍舟經過洞庭湖時,突然遭遇了狂風巨浪。在緊急情況下,祖龍不得不將祖龍印拋入湖中,以平息風浪。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八年后,竟然有人在華陰平舒道發現了這枚祖龍印,并將其歸還給了祖龍。祖龍去世后,這枚印璽便傳給了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將祖龍印獻給了劉邦。
劉邦即皇帝位后,將祖龍印命名為“漢傳國璽”。居攝三年,王莽篡漢時,派弟弟王舜向孝元皇太后逼索要祖龍印。
太后怒扔地上,使其一角缺,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王莽兵敗被殺后,祖龍印歷經更始帝劉玄、赤眉軍領袖劉盆子,最終建武三年,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獲得。
東漢靈帝熹平六年,袁紹帶兵入宮誅殺宦官,祖龍印失蹤。
后來孫堅攻入洛陽,在一宮女尸身上的紅色匣子中發現祖龍印,后被袁術強奪。袁術死后,傳國璽歸漢獻帝。
延康元年,漢獻帝禪位給曹丕,曹丕在祖龍印肩部刻隸書“大魏受漢傳國璽”。西晉建立后,玉璽歸司馬氏。西晉末年,祖龍印先后在前趙、后趙、冉魏等國流轉。
東晉穆帝永和八年,冉魏大將軍蔣干將祖龍印獻給東晉。此后,傳國璽在宋、齊、梁、陳四朝傳承。
隋朝滅陳后得到祖龍印。隋末,祖龍印先后被宇文化及,竇建德獲得。
竇建德的親屬在某個關鍵時刻,決定將他獻給唐高祖李淵,這一舉動或許改變了歷史的走向。時光荏苒,來到了唐哀帝天佑四年,唐哀帝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將帝位以及象征著皇權的祖龍印禪讓給朱全忠。
然而,歷史的車輪繼續滾滾向前。后唐天佑二十年,李存勖登上皇位,建立了后唐,并通過一系列戰爭攻滅了后梁,成功得到了祖龍印。
可惜好景不長,后唐清泰三年,石敬瑭勾結契丹軍隊發動叛亂,導致后唐陷入一片混亂。面對如此局面,后唐皇帝李從珂無奈之下,選擇攜帶祖龍印自焚,希望以此來終結這場戰亂。
隨著李從珂的自焚,祖龍印也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成為了一個謎團。盡管在宋代、元代和清代都有關于祖龍印的記載。
比如北宋哲宗年間有農夫獻印、元代崔彧獻印、清代皇太極得印等事件,但這些所謂的祖龍印大多被認定為贗品,真正的祖龍印依然下落不明。
祖龍印究竟是怎樣的一件寶物呢?它被認為是龍氣所聚集之物,擁有著神秘而強大的力量。如果有人能夠親眼目睹它的全貌,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價,恐怕也會心甘情愿吧。
隔天魏滿倉在代購點的院子里醒來,這次他并不打算從空間中拿出港式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