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使屈完站在齊軍大營前,神色倨傲。他身后的五百楚兵個個虎背熊腰,手持長戟,與齊軍對峙著。
“齊侯何在?我奉楚王之命,特來下戰書!”屈完的聲音洪亮,在整個營地回蕩。
齊桓公在管仲和眾將簇擁下走出大帳,面色陰沉:“楚王好大的口氣!莫非以為我齊軍怕了你們不成?”
屈完不卑不亢地行禮:“楚王有言:齊若退兵,楚愿納貢;若不然,楚有漢水之險,方城之固,帶甲百萬,足以一戰。”
桓公大怒,正要發作,卻被管仲輕輕拉住。
管仲上前一步,微笑道:“屈大夫遠來辛苦。戰書我們收下了,還請回稟楚王:齊軍即日便退。”
此言一出,不僅屈完愣住,連齊桓公和眾將都大吃一驚。
---
待楚使離去,桓公立即質問管仲:“仲父!為何要退兵?我齊軍勞師遠征,豈能無功而返?”
管仲從容答道:“君上息怒。楚國有漢水天險,易守難攻。我軍若強攻,縱能取勝,也必傷亡慘重。臣有一計,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又是經濟戰?”桓公想起之前對付魯國的策略。
“正是。但此次不同,我們要打的是一場鹽纻之戰。”管仲眼中閃著智慧的光芒,“楚國盛產纻麻,而缺海鹽。我們可以用鹽來控制楚國的經濟命脈。”
桓公疑惑道:“具體該如何行事?”
“請君上下令:第一,禁止齊國海鹽輸往楚國;第二,派人到各諸侯國大量收購纻麻,抬髙價格;第三,在楚國邊境設立市場,用高價吸引楚國商人前來貿易。”
“此計妙在何處?”“楚國見纻麻價高,必會大量種植,荒廢糧食生產。同時缺鹽會導致百姓不滿。不出一年,楚國經濟必亂,到時自會來求和解。”
桓公撫掌大笑:“仲父果然妙計!就依你所言。”
計策實施后,效果立竿見影。
在楚國,纻麻價格節節攀升。農民們紛紛改種纻麻,糧田荒蕪。更嚴重的是,鹽價飛漲,百姓怨聲載道。
楚王宮中,大臣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大王,民間缺鹽嚴重,已有暴亂發生!”“纻麻價格雖高,但糧食短缺,饑民遍地!”“齊人在邊境設市,用鹽換我們的纻麻,這是要斷我楚國的根啊!”
楚王熊貲面色鐵青:“好個管仲!好個經濟戰!傳令下去,立即恢復糧食種植,平抑鹽價!”
但命令易下,執行卻難。市場的力量遠比王命更強大。楚國人為了換取急需的鹽,仍然源源不斷地將纻麻運往邊境市場。
一年后,楚王終于撐不住了。
“傳令屈完,讓他再去齊營,這次不是下戰書,而是求和。”楚王無奈地說。
屈完再次來到齊軍大營時,態度謙恭了許多:“楚王愿與齊侯重修舊好,永結同盟。”
桓公心中得意,表面卻故作嚴肅:“楚王既然誠意求和,朕也不為己甚。但需答應三個條件:第一,尊奉周天子;第二,停止侵擾中原諸侯;第三,開放邊境貿易。”
屈完松了口氣:“這三個條件,楚王都可以答應。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