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北面德勝門與安定門外都各有大校場,原是京軍三大營的駐地,萬歷年間,大明內外各地戰事頻繁,京營的官員建議將教場改設在城內以利京師安全。
于是京師南面宣武門外的南城之內開設了新教場,雖然這處位于南城的新教場占地也是龐大,但京師的百姓們還是習慣將新教場稱為小教場,而將原來位于德勝門、安定門外的教場合稱為大教場。
大明在太祖朱洪武初年的時候,南京是帝國的都城,那時在其周圍就設置了四十八個衛的軍兵。
可后來的成祖永樂大帝又將都城遷移到了北京,因京師幾乎就位于大明帝國的北部邊境,所以更是在京師周圍各地駐扎了七十二個衛的軍兵,稱之為京衛,其職責在拱衛京師與守護宮禁。
京衛雖大都在京師周邊各地駐扎,但在京師城內也有如安定門內駐扎武德衛營,后來訛變為五道營胡同;阜成門內駐扎濟州衛營,后來訛變為機織衛胡同。
而作為大明帝國精銳的五軍、三千、神機等京軍三大營,他們的駐地最早就是這處京師北城外的大教場,平時駐扎、營操皆在此處完成,戰時則扈駕隨征。
此外,尚有拱衛皇帝的侍衛親軍,如錦衣衛和金吾、羽林、虎賁、府軍等十二衛軍,以及隸屬御馬監的武驤左右、騰驤左右等四衛營,也都是駐在京師城內。
張誠此次所帶軍兵雖只有兩千余眾,但戰馬、騾馬、駱駝等加在一起卻有五千余匹之多,大校場內的馬廄都不夠用,在校場外臨時搭建了許多馬廄。
中軍大帳就設在校場內的一處營房里,雖略為破舊簡陋了些,卻是寬敞的三進套間。
張誠跨步進入中軍帳內,倒頭便拜在地上,說道:“宣鎮張誠拜見王公公!”
王承恩正坐在上首那把大椅子上,細品著香茗,他身子未動一下,連眼皮都沒有抬起,只是淡淡的說道:“張副總兵軍務繁忙,咱家見你一趟還真是不容易啊!”
張誠跪在地上聞言心中一驚:這王承恩以前也給自己傳過圣旨,并非是初次打交道,且自己更未曾怠慢或是得罪過他,何以今日這語氣似乎不善呢!
他不知這其中的緣由,未敢抬頭,伏地回道:“王公公真是冤枉末將,本兵將末將叫到兵部衙門,才訓完話便急急奔回來給王公公請安。”
王承恩語氣略顯和善了些,他道:“好啦。起來回話吧。”
張誠才站起身來,猛地就聽到王承恩尖細的嗓子高聲叫道:“皇上口諭!”
“噗通!”一聲。
張誠又跪在了地上,由于事發突然而沒有準備,他跪下的時候急了一點,膝蓋都磕得隱隱作痛,卻又不敢表露出來。
王承恩卻對此甚為滿意,站在那里高聲說道:“張誠你以后給朕老實點,打仗的事要多用心,別糊弄朕,少搞那些陣前納妾的丟臉事,專心御虜殺敵,為朕效忠才是。
朕已命王伴伴在京中為你選了一處‘昭勇將軍府’,便于你以后進京之時居住使用,另外那名叫唐春茹的小都人,頗為聰慧,也能識些字,朕將她同另外兩名小都人一并賜給你,以便服侍。
朕對你信重,你亦不應使朕失望,朕在宮里等你遼東凱旋的好消息!欽此……”
王承恩宣完了皇上的口諭,坐回到椅中,才淡淡道:“皇上的口諭,咱家宣讀完了,張副總兵請起來吧。”
谷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