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師,紫禁城,文華殿。
崇禎皇帝靜坐于東偏殿內(nèi),他此刻正在為河南剿賊事心憂不已,前時以為南有丁啟睿、北有永寧伯的宣大邊軍,更兼保督張福臻所率真保官軍在旁呼應(yīng),非但開封之圍可解,甚或中州賊亂之禍,亦可因此而一舉消除。
可怎曾想?yún)s是如今這番局面,丁啟睿、左良玉朱仙鎮(zhèn)大敗潰逃,永寧伯、張福臻與流寇繼續(xù)在朱仙鎮(zhèn)僵持不下,中州戰(zhàn)事,不得寸進(jìn)。
崇禎皇帝為此心焦不已,可滿朝文武雖濟(jì)濟(jì)一堂,卻又選不出一個堪用之才,每逢這樣的時刻,他都會深深思念起前閣老楊嗣昌……
今日,為了中州剿賊一事,他特別傳旨要內(nèi)閣首輔周延儒到文華殿單獨召對。
此刻想著,幸而自己力排眾議重新起用了周延儒為內(nèi)閣首輔,否則今日之事,還真不知道找誰來為自己排憂解難呢!
雖然在崇禎六年時,崇禎皇帝將周延儒罷黜歸里,但他其實也清楚延儒還算是個做事敏捷的人,其后換過的歷任內(nèi)閣首輔,大多都不如周延儒練達(dá)有為,其不愧“狀元宰相”之名。
就連崇禎皇帝對于丁啟睿、楊文岳、左良玉這三個敗軍將帥的處理意見,也是采納了他的“票擬”。
而今為了急于救援開封,甚或解除河南流寇之患,崇禎皇帝一時間卻又選不出一個可以受命督師的人選。
這才下旨將內(nèi)閣首輔周延儒傳召進(jìn)宮,準(zhǔn)備在文華殿內(nèi)單獨召對于他。
而周延儒此番起復(fù)重回內(nèi)閣首輔之位,主要得益于東林一黨和復(fù)社大佬張溥的助力最多,他雖也談不上對東林黨人有多么感恩戴德,但卻也因此而成為東林一系,行事之間多會顧及到東林黨人的利益。
今日,他一聽太監(jiān)傳諭“崇禎皇帝單獨傳他去文華殿召對”,便已猜到七八分是為了中州賊患一事,心中便開始盤算起諸方利益,以及重新任命的督師人選。
周延儒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既要照顧到東林一系的利益,權(quán)力不能外流到其他派系,又要使崇禎皇帝能夠認(rèn)可,并且感到滿意。
就好比前次丁啟睿、左良玉等朱仙鎮(zhèn)潰敗,他給崇禎皇帝票擬的處理意見,就很對崇禎皇帝的胃口,讓其十分滿意。
…………
文華殿內(nèi)。
首輔周延儒向崇禎皇帝行過了大禮后,崇禎皇帝依照舊例賜座于他,待周延儒坐下之后,便即問道:“如今河南全省,唯余永寧伯一支人馬,在開封南郊與流寇艱難對峙。朕恐獨木難支,為平息中州流寇作亂之禍,卿看還有何人可派往河南督師剿賊?”
周延儒緩緩抬起屁股,使之離開椅子的一角,躬身站立著回奏道:“平賊將軍左良玉曾受侯恂提拔之恩,至今仍耿耿不忘,陛下可聽人說過?”
崇禎皇帝輕輕地點了點頭:“朕,有所聞。”
周延儒這才接著說道:“如今左平賊雖自朱仙鎮(zhèn)敗走,然其麾下精銳未失,待退至襄陽后必能站穩(wěn)腳跟,不消多時便可恢復(fù)元氣,整軍再戰(zhàn)。
而朱仙鎮(zhèn)之?dāng)。瑢崝∮诙綆煛⒖偠脚c平賊將軍不能和衷共濟(jì),故當(dāng)選派一位德高望重,又素為其所愛戴的大臣出任督師,或許會有……”
崇禎皇帝猛然截住周延儒的話頭,插言問道:“你是指……侯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