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著眼前這個年輕的武將,永寧伯張誠心里別有一番想法……
首先,他本人確實對這個朱之滄十分看好。
在闖賊第一次圍攻開封府城的時候,他敢于報名下城殺賊,并且真的拿回了賊寇首級,就算他是為了拿獎賞的五十兩銀子,但這一份敢打敢拼的勇氣,已經十分難得,更何況他朱之滄還是一個宗室子弟呢?
其次,永寧伯對于如何使用這個朱之滄,十分為難。
不管怎么講,朱之滄畢竟是宗室子弟,就算他現在已經落寞得甚至都不如一些平民,若不然也不會為了五十兩銀子,就要下城去跟兇狠的賊寇搏命了。
可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朱之滄的身份,他——畢竟是周王一脈的宗室子弟!
這正是永寧伯猶豫的關鍵點,畢竟宗室子弟可不是永寧伯想用就能隨便用的,這里面牽扯太大,需要崇禎皇帝的意思才能辦。
就像同在河南的唐王朱聿鍵,當年不就是在建奴入寇之際,不顧“藩王不掌兵”的國規,率護軍千人從南陽北上勤王。
因而觸動了崇禎皇帝的逆鱗,即使朱聿鍵的動機十分純粹,但仍是于當年十一月下部議,廢為庶人,派錦衣衛把將其關進鳳陽皇家監獄囚禁。
要知道大明一朝在對待藩王這個事兒上,那可是絕對的兩極分化!
一方面給各地藩王的待遇極好極高,除了成祖皇帝剝奪掉的軍事管理權外,其他的優待政策那可是一樣都沒減少,有些甚至還提高了許多。
而唯一的限制就是不能擅自離開自己的藩封之城。
藩王們若想要出城祭祖、又或是游玩,都要奏請大明皇帝恩準才行,但是在自己藩封之城內卻幾乎可以為所欲為,尤其是在自己的王府之內,更是可以隨意享樂。
另一方面卻又對各地的藩王們防范極其嚴厲,即藩王們不許結交朝臣、不能同其他藩王聯系、尤其不能觸碰軍權!
唐王朱聿鍵正是觸碰到了這些禁忌,擅離藩封之地、擁兵勤王,才會引起崇禎皇帝的震怒,奪了他的唐王之位,下到鳳陽皇家監獄囚禁至今。
所以,永寧伯才會對朱之滄有著十分復雜的心境,既欣賞他、想用他,卻又心存顧忌,不敢放開手腳去作。
永寧伯自己倒是無所畏懼,不論朝臣如何攻訐,甚至是崇禎皇帝心中暗恨,現如今都已經不能對永寧伯形成有效的懲處了。
但朱之滄卻有所不同,他畢竟是堂堂宗室的子弟、大明皇族血脈,如果崇禎皇帝真的要收拾他,那就等同于一個家長處置自己家務似的……
若是旁的人或宗族的家務事,永寧伯張誠或許還可以憑借手中權勢,對其施壓進而影響到處置的結果。
可這要是換成皇帝的話,更是有可能會威脅到皇帝位置的家務大事,你說永寧伯張誠又如何能夠施加影響?
真到了那時候,他能保護自己平安脫身就已經不錯了,就算憑著手中的兵馬實力還能給麾下將領以庇護,可總也不好干預皇家宗室的內部事務吧?
…………
“朱之滄?”永寧伯嘴里重復著這個名字。
“是。朱之滄拜見永寧伯。”朱之滄說著便俯身下拜。
別看朱之滄是周王一系宗室子弟,可他這一支早就沒落了,雖然還頂著“奉國中尉”的封爵,但也是徒有虛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