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時末,酷烈的太陽高懸頭頂,給人帶來了一絲暖意。
西北方的官道上,逐漸揚起了一片煙塵,緊接著就見有四五騎向著這邊急奔而來,還沒等他們奔到身前,睢州通判梁仁就開口說道:“來啦,總算是等來啦。”
他邊說著話就往前走去,可才邁出了兩步,卻又忽然停住了,他略顯尷尬地回轉(zhuǎn)身笑著道:“袁公,先請。”
袁樞自然不會與他計較這些微末細節(jié),當下也是微微一笑,昂首抬步從大傘下走出,向著官道那邊迎了上去。
而另一邊的羅汝才也在吉珪陪同下,帶著麾下眾將走上了官道。
…………
兩排鐵甲騎士緩緩馳來,竟然連他們胯下的戰(zhàn)馬都披了甲,那樣子簡直就如天上的神兵般威武雄壯,肅殺之氣,瞬間拉滿。
雖只有一百騎的具裝鐵甲騎士,但給人的壓迫感就好似千軍萬馬一般。
別說袁樞、王仁澤和梁仁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壓,就連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羅汝才,以及他麾下一干軍將都覺得有些喘不過氣來。
兩排各五十名具裝鐵甲騎士身后,便是中原剿賊提督、永寧伯張誠現(xiàn)身出來,跟隨在他身邊的除了看上去十分威武的重騎部千總胡大有外,還有中軍官張明遠等義子親兵,以及孫時相、劉承祖、胡以溫等文官。
永寧伯張誠策馬緩行,而中軍官張明遠卻揚鞭催馬,率先馳出,來到了袁樞、羅汝才等人身前,高聲喝道:“中原剿賊提督、永寧伯到,諸官各將出列參拜。”
霎時間,袁樞、羅汝才等一干文武十余人,皆跪在了官道之上,俯身叩拜。
“嘩啦啦”一陣衣甲撞擊之聲,護在永寧伯身周的親兵紛紛退在兩側(cè),只見永寧伯如眾星捧月般,催馬緩緩行來。
“大梁道分守、布政司右參政袁樞,拜見永寧伯!”
“……王仁澤拜見永寧伯……梁仁拜見永寧伯……”
“……羅汝才拜見永寧伯……吉珪拜見永寧伯……”
楊繩祖、楊承祖、王龍、楊明起、羅戴恩、羅戴德等人也一一拜見了永寧伯。
直到此刻,永寧伯張誠才翻身下馬,他大笑著說道:“快起,各位快請起來。”
他沒有去扶羅汝才,而是直接來到了袁樞的身前,雙手將他攙扶了起來,溫言撫慰道:“袁參政請起。”
袁樞起身后,近距離上下打量著眼前的英武青年,感慨道:“未想到,永寧伯會如此年輕,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呵呵,袁參政過譽,張誠一介武夫,怎敢在先生面前稱英雄啊。”
張誠拉著袁樞的手走到了羅汝才的身邊,他邊走邊說著:“八年時,袁公不惜毀家募勇,力抗闖逆,固守睢州城七晝夜,終擊退賊軍,保全一城百姓。
此等壯烈,才是真叫張誠嘆服啊!”
袁樞被說到人生得意處,心中也是一陣歡喜,不過似他這般人物,早已修煉得喜形不顯于色,只見他面上神情如常,開口說道:“區(qū)區(qū)之事,不足以在永寧伯面前提及。”
“當年闖逆雖勇,然先敗于府城,挾殘卒來擾睢州,本官散財募勇,身披矢石,晝夜奮戰(zhàn),幸得城防之固,方才勉力頂住闖逆一擊。
若是換作今日,怕是絕難做到。反觀永寧伯與賊之戰(zhàn),既無城防之固,又是面對數(shù)倍之敵,卻能憑野戰(zhàn)殺敗賊軍,光復開封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