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睢州新城的公署內(nèi),文官武將,濟(jì)濟(jì)一堂。
文官自然是以河南布政使司右參政、分守大梁道的袁樞為首,依序為永寧伯的隨軍參謀孫時相,胡以溫、劉承祖,曹營參謀吉珪,再往下便是睢州主簿王仁澤、通判梁仁二人,以及新征召來的太康生員郭進(jìn)儀和杞縣士子秦升。
而武將則明顯比文官人數(shù)多,為首者自然當(dāng)屬睢州衛(wèi)指揮使、總兵官羅汝才,排在其后的便是騰蛇營的重騎千總胡大有,此后依序為羅戴恩、羅戴德、楊繩祖、楊承祖、王龍、楊明起等將領(lǐng),以及王彥賓、寧珍等歸德府的六位縣城守備官,再加上已經(jīng)調(diào)任開封府儀封守備的張長腿、商水守備李振海、陳州守備房文雨等三人。
再加上永寧伯的中軍官張明遠(yuǎn),以及十?dāng)?shù)名侍衛(wèi)親兵,整個中堂內(nèi)雖然寬敞,卻也被眾官將占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
下首的一眾文官武將們幾乎都是站立著,只有文官之首的袁樞,以及武將之首的羅汝才,他們二人非但是有座位,各人的身旁還都擺有一張小案幾。
耳中聽著永寧伯的安排,羅汝才的臉色青一陣白一陣,他越聽越覺得不對勁……
羅汝才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在睢州地方上說的算,即使按照勇毅軍的軍規(guī)軍律不能為所欲為,但不管怎么講自己總是睢州這塊地方上面的主人。
可如今按照永寧伯的這個安排,自己只管著下面這幾班兵馬,外加百來個軍屯,那還有什么意思啊?
別說軍中錢糧都要指著永寧伯按時撥付,就連地方上都要看對面這個袁樞的臉色,豈不是自己的上面還有一對爹娘管著?
羅汝才越想心中越氣,就在他要爆發(fā)之際,卻聽到坐在對面的吉珪聲音傳來……
“督帥,吉某有一言,不知當(dāng)講否?”
“吉先生有何話,但講無妨,咱們今日就當(dāng)開誠布公,諸位也是如此,不管有何話語、想法,都可講出來,無關(guān)對錯,今日皆不以罪治之!”
得到了永寧伯的保證后,吉珪才開口說道:“督帥,吉珪以為總鎮(zhèn)、守道兩處衙門都設(shè)在睢州,甚為不妥。”
“哦。”永寧伯面色十分和藹地問他:“吉先生,認(rèn)為有何不妥之處,不妨展開來說一說?”
“督帥,歸德府地方雖不如開封府那般廣闊,然也轄有一州七縣之地,可如今道標(biāo)、鎮(zhèn)標(biāo)兩支標(biāo)營人馬,皆駐在睢州這方寸之地。
雖說軍政一體,便于協(xié)調(diào),可在兵馬部署上終是難逃北強(qiáng)南弱之格局,一旦盤踞英霍山的獻(xiàn)賊等來犯,恐難于抵擋啊。”
永寧伯聽了他的話后,并未急著答他,而是端起帥案上的茶盞,漫不經(jīng)心地吹著上面的茶沫子。
而對面的羅汝才此刻看向吉珪的眼神里,充斥著滿滿的佩服,在心里暗暗為他豎起了大拇指,贊他:“不愧是俺的謀主,這話講得忒到位啦!”
反觀坐在吉珪上首的袁樞,就顯得沉穩(wěn)多了,喜怒完全不顯于形色,不似羅汝才那般神情顯露過于明顯。
孫時相也聽懂了吉珪的話中之意,他見永寧伯沒有直接答他,便猜到此事還需一番推動才行。
“吉先生,真不愧是曹營第一謀士,眼光獨(dú)到,連老夫都自愧不如哦!”
吉珪立刻謙虛道:“孫先生謬贊,吉某無非是多讀了幾本書,怎敢在孫老跟前稱謀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