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全國的“英雄帖”,在為遠航帶來了大量頂尖人才的同時,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沖突。
一天下午,車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爭吵的一方,是“王牌裝配班”的班長,劉梅。
另一方,是剛剛從滬市著名研究所“跳槽”過來的高級工程師,叫吳思遠。
“這個工序必須增加一道‘酒精清洗’的步驟!”吳思遠指著一個半成品的伺服電路板,態度倨傲地說道,“這在我們的實驗室里,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低級失誤!會嚴重影響電路的穩定性和壽命!”
劉梅卻寸步不讓,“吳工!我們這是流水線!不是實驗室!我們一天要生產上千塊板子!每一塊都用酒精洗一遍,成本要增加多少?效率要降低多少?你算過這筆賬嗎?”
“我不管成本!我只管質量!”吳思遠扶了扶自己的金絲眼鏡,“按照我說的做!出了問題,我負責!”
“你負責?生產任務完不成,你負得起責任嗎?!”
吳思遠是追求極致的“學院派”。
而劉梅則是講究效率、注重成本的“實戰派”。
這種沖突,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空降兵”們,嫌棄老員工思想保守,操作不規范。
老員工們,則覺得這些“外來和尚”,只會紙上談兵,不切實際。
長此以往,必然會形成兩個對立的“山頭”,嚴重影響公司的內部團結。
林逸快步走上前,制止了他們的爭吵。
他問了吳思遠一個問題。
“吳工,你有沒有做過測試,這種影響,會在多大程度上,縮短我們產品的使用壽命?”
吳思遠被問得一愣,“根據理論推算,可能會……讓產品的平均無故障時間,從設計的五萬小時,降低到四萬八千小時左右。”
“也就是說影響微乎其微,對嗎?”林逸追問道。
“……可以這么說。”
林逸又轉向劉梅:“劉班長,如果增加這道清洗工序,我們的生產效率會降低多少?成本會增加多少?”
劉梅立刻回答:“報告林總!效率至少降低百分之十!每塊板子的成本,要增加五毛錢!一天下來,就是五百塊!一個月,就是一萬五!”
林逸點了點頭。
“吳工,從今天起你就跟在劉班長身邊,當一個星期的‘見習裝配工’。”
“什么?!”吳思淵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要學習她是怎么重復同一個動作三千次,還能保證百分之九十九的合格率的!學習她是怎么用最簡單的工具,解決最實際的問題的!”
“劉班長,這個星期你把一線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碰到的技術瓶頸全部告訴他!”
“一個星期后,你們兩個一起交給我解決方案。”
林逸沒有偏袒任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