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回宮安排好住處后,便被傳召到慶頤園,一同觀看天幕。
只聽得UP主小南繼續講道。
【好了各位觀眾,關于舜中祖李景的故事,我們后續會有超長篇幅詳細解讀,大家可以先點個關注,后續精彩不迷路!】
【在此之前,咱們得先補補課,聊一聊在李景登基前,舜朝究竟發生了什么,竟會遭遇幾乎滅頂的亡國之災。】
此言一出,分水亭內,上至皇帝,下至百官,無不屏息凝神,豎起了耳朵。
亡國之災?
這四個字,太重了!重得讓所有人都感到一陣窒息。
大舜,國祚已近百年,四海升平,八方來朝,何曾與“亡國”二字有過絲毫牽連?
天幕中,小南的聲音不疾不徐。
【書接上回,咱們說舜仁宗李晟,當年在雷澤之戰,二皇子的戰死,成了仁宗心里一道永久的傷疤。】
【他是一位帝王,但他更是一位父親。出于對亡子的愧疚,他將所有的父愛,都毫無保留地,甚至有些溺愛地,傾注在了僅剩的兩個兒子——太子李康和三皇子李宸的身上。】
【對三皇子,因其天生心智不全,仁宗不求他文韜武略、建功立業,只愿他能當一個無憂無慮的富貴閑王,安享一生。】
【為此,他甚至特許身為藩王的三皇子,可以不必前往封地,長久地居住在宮中。】
【但對太子李康,仁宗的愛,卻化作了無比的嚴苛與期望。】
【原因無他,二皇子戰死沙場,三皇子心智欠缺,李康是他唯一的、能夠承載大舜江山的繼承人。】
【太子剛及冠之時,李晟便讓他參與政務。】
【每日里,都會叫上他一同批閱全國各地的政務奏折,好在咱們這位太子天資聰穎,勤勉不綴,不出數年,便將大小朝事處理的井井有條,甚至比仁宗還要出色幾分。】
【眼見儲君堪當大任,李晟心中寬慰,時間久了,不止一次在朝堂或私下流露出年事已高、精力不濟,想要退位當個清閑太上皇的意思。】
【可咱們這位太子殿下,卻對此避而不談,死活不肯接招。】
【只干活,還不想當老板,這要放到現在妥妥的天命打工人啊!】
凝重的氣氛稍稍緩和,幾位老臣撫須微笑,想起太子殿下在政務上的確是出了名的認真。
【曾經有一次冬夜,三更已過,東宮書房內依舊燈火通明,李康仍在伏案批閱堆積如山的奏折。】
【這時,仁宗皇帝竟親自端著一碗熱騰騰的參湯走進了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