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捷報,如同一陣春風,吹散了籠罩在京城上空的最后一絲陰霾。
御和殿內,文武百官齊聚,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喜悅與振奮。
“啟奏陛下!北境經略使徐元大人八百里加急奏報!”
“徐大人以一人之智,攪動后津風云,不僅兵不血刃地救回了馬淳,更成功點燃了后津的內戰之火。耶律保與耶律楚兄弟鬩墻,后津王庭分裂,短時間內再也無力南顧。
這便意味著,那座關乎著大舜未來國運,蘊藏著無盡“黑石”的煤山,已然唾手可得!
“好!好一個徐元!不費我大舜一兵一卒,便解了北境大患,當為首功!”
李景龍顏大悅,他能想象得到,當第一臺“天工機關”的鍋爐被來自煤山的優質黑石填滿,那滾滾的蒸汽將推動整個大舜的巨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駛向一個嶄新的時代。
“傳朕旨意!”李景聲音洪亮,響徹大殿,“擢徐元總領軍機政事!待馬淳將軍抵京之日,朕要親自于德勝門外相迎!”
“陛下圣明!”
群臣山呼,聲浪震天。
一個嶄新的、強盛的王朝氣象,已然清晰可見。
退朝之后,李景并未立刻返回寢宮,而是獨自一人步入了御書房。
窗外是朗朗乾坤,殿內是百官敬畏,江山社稷,盡在掌握。
這本應是帝王最為志得意滿的時刻,但李景的內心深處,卻始終縈繞著一絲難以言喻的隱憂。
他緩緩抬起手,內視己身。
丹田氣海之內,那枚曾一度璀璨奪目、蘊含著他超凡力量根基的金丹,此刻卻光芒黯淡,如同一顆蒙塵的明珠。
自那日為救京城萬民、斬斷龍脈之后,天地間的靈氣便以一種不可逆轉的速度飛快枯竭。
他這位“修真皇帝”,如今吸收靈氣的速度,竟與尋常武者打坐練氣無異,甚至猶有不如。
“龍脈斷,靈氣絕……”
這六個字,如同一道無形的枷鎖,束縛著他通往更高境界的仙途。
是選擇個人的長生大道,還是選擇這萬民的國運昌盛?
昔日的抉擇,他從未后悔。只是身為一名曾經踏足過山巔的求道者,驟然跌落凡塵,心中難免悵然。
難道此生,修為便止步于此了嗎?
李景輕嘆一聲,將這紛亂的思緒暫且壓下,將心神重新投入到眼前的政務之中。
身為帝王,他沒有太多時間感懷傷神。
案牘之上,奏折堆積如山。他信手拿起一本,是皇家科學院呈上的。
奏折中,公輸詹以一種近乎狂熱的筆觸,詳細描述了第一臺“天工機關”試車成功的盛況,以及他對未來改進的種種構想。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格物之學”的無限憧憬。
李景仿佛能看到,在那座新落成的院落里,無數工匠正揮灑著汗水,為了一個更高效、更強大的明天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