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魏人騎軍與周人的東府軍猛烈撞擊在一起的時候,從大方峪方向出發的援軍已經跑了三十多里路,距離戰場邊緣不足十五里。
一路狂奔,區區三千五百人的隊伍居然拉成了一條長達一里多地的直線。
沒辦法,李輝摳門,派出來支援的絕大多數都是步卒,騎軍只有一小隊,三百騎,可這三百騎也不敢脫離大部隊太遠,萬一遭遇魏軍,簡直就是肉包子打狗。
“好像變天了,你看前面,電閃雷鳴。”馮啟年在氣喘吁吁中不經意抬頭。
“嗯,不是那么簡單。”
鄭九早就注意到了前方的夜空,知道有修士藏在云層中,可是越是接近,心就越往下沉,強大而又恐怖的氣息何以如此密集?
神識放不出來,只能憑敏銳的感知力捕捉細數,怕是有兩三百名修士之多……
不對不對,地面的戰場上居然也有修士存在,藏在其中隱而不發,是何道理?
鄭九心思急轉,很快意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如同他經歷過的北勝關之戰一樣。
前方恐怕是個超大的火藥桶,或者更明確的說是個大陷阱。
順著思路往下琢磨,越是琢磨,鄭九就越感到可怕,那種十分森冷的寒意瞬間襲遍全身。
開戰以來,種種謎團似乎一下子自豁然開朗。
為何叫國戰?大周國皇帝李戴士親口宣稱!
可冠以國戰之名,含山縣的邊軍卻何以打的那般拉胯?指揮不當,進退無序,萃華宗的仙師允諾后又食言,導致周軍死傷慘重。
這叫國戰?李戴士腦子抽了胡言亂語?
若含山縣渡口之戰的糟糕表現是障眼法,只為給大方峪的周軍主力創造機會,讓魏人摸不著頭腦,貌似說得過去。
可接下來的邏輯就很牽強了,逼迫魏主從韓國退兵?拿下大方峪實則已經握足了籌碼,但與國戰差的太遠了吧?
又或者為了進一步奪下臨倉城?然后再深入魏境腹地,直搗黃龍?
意義何在?真要占領整個大魏國么?
周人的底氣又在哪里?
依靠區區的府軍?那豈非是癡人說夢?
除非萃華宗決定對青陽道門全面開打,可是這種概率,又有誰能說的清楚?
就算能順利的拿下臨倉城,可區區幾萬人,就算再如何勇悍,莫說深入魏境腹地,立足都成問題。
真以為青陽道門是傻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