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國都皇城內。
正德殿。
李戴士一臉愁苦的望著殿下跪倒一片的群臣,說不出話,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只是擔心,這煌煌大殿中不要再度血流成河。
羅方山一句,稍待,便騰空而去。
誰都知道他要去干什么,皇子李延更是面若死灰,癱軟在地上。
西北戰事基本結束,大周國雖然名義上守住了大部分疆土和主要邊鎮,但丟掉了伏龍鎮以北,矮馬巖以西的豐茂草原。
這片草原的面積雖然不大,但卻是一塊赤裸裸的傷疤。
失去了草原,便等于失去了與浩瀚國之間重要的緩沖帶,未來邊鎮防務更為艱難和兇險,伏龍鎮也直接被置于胡人三面兵峰之下。
這些惡果已經讓大周蒙羞,但更為刺痛人心的是,西征大軍被打崩了,八萬大軍,能保留下來的建制不足六個營,兩萬人。
造成這一切的惡果的便是兩個混賬家伙,李輝和李延。
隱閣已經查明了此次系列戰事所有的來龍去脈,戰事失利,皆因李輝、李延內斗、內耗所導致,有令不行,行令拖沓,故意延誤戰機,目的與動機荒唐可笑,最終還把三軍主帥史文沖給活活累死在亂軍中。
這并非隱閣一家之言,還有公主李默魚自涼州城以八百里加急發來的奏折,嚴絲合縫的印證了隱閣調查的真實性,毋庸置疑。
這份詳細的案牘一經公開宣讀,立刻讓正德殿上下一片嘩然,不止李戴士與群臣嘩然,就連躲在翠薇堂里的羅方山也坐不住了,十分罕見的旁聽朝會。
有言官慷慨激揚、措辭激烈,彈劾李輝和李延,罷免兩位皇子一切職務,交由宗廟懲治,貶為庶民。
立刻有人跳出來反對,皇子之事皆由大宗正司管轄,你一介言官在朝堂上胡言亂語,凌駕在宗廟之上,置當今圣上與皇族于何地?
此人為禮部侍郎,毫無疑問在為李輝開脫。
馬上又有言官跳出來,指責禮部侍郎,言官可言天下之事,皇族也概莫能外,區區一個禮部侍郎,如此急切的跳出來,莫非想把一切罵名都甩給當今圣上?
言官的言辭犀利,邏輯清晰,就連三朝老臣都不敢輕易與之正面交鋒,更何況是個站隊站的如此明顯的小侍郎。
兩名言官之后,頓時又有五六名言官跳出來破口大罵,吹胡子瞪眼已屬禮貌,跳著腳指鼻子痛罵實在正常,還有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更有甚者,干脆低著腦袋沖向出來勸解的戶部尚書,要一頭撞死明志。
一時間朝堂上混亂不堪,這是性命攸關的時刻,有高人耳語指點,李延便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痛陳自己一直在府中讀圣賢書,努力提升的同時,常到郊外看看農事,體恤民情,絕未與西府軍舊部有過任何聯系,就連老將軍羅光裕都已告老還鄉,何談其他云云。
宇文通那廝就不是個好東西,有羅將軍壓制時還算老實,此番出征西北無人管束,便目空一切,自己作死,咎由自取……總之把自己與西府軍之間摘了個干干凈凈。
邊角站著的五皇子李希只是冷笑看著,一言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