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宛城。
夜風清涼,盛夏之夜給人的體感竟有一絲微寒。
這種感覺對于大宛城這座多災多難的古城來說似乎也算正常,畢竟剛剛經歷了戰亂,又連遭兩次瘟疫,原本有近三十萬人口的大宛城在第二次瘟疫后期,只剩下了不到十萬人。
而這十萬人則是不均衡的分布在大宛城內,以及城郊的兩座小縣城,用人口凋敝、滿目瘡痍都不足以描述整個大宛城的凄涼景象。
凄涼的古城,十室九空,入夜后便顯得格外陰森。
不止大宛城如此,韓國的多數城垣也是類似。
三年前,魏國對韓國發動的戰爭并非單純為了搶地盤,而是為了滅國,對魏軍來說,滅國就是殺人。
殺光了,便是真正的亡國滅種。
若非大周國和萃華宗強勢介入干預,魏趙聯軍這一戰便成了。
但是躲過了戰亂的百姓,卻沒有躲過瘟疫,兩次大瘟疫,韓國死了八十萬人,雖然總人口沒有周國死的多,但韓國畢竟國力弱小,這個死亡數字對韓國來說也是相當巨大的。
死人一多,陰氣便重,陰物滋生,各種妖孽開始橫行。
大宛城百廢待興,可除了殯葬白事之外,沒有一業能興盛起來。
因為吏治積弱,又沒有銀兩,官府幾乎都沒有存在感,反倒是不少新冒出來的門派、宗府說話辦事比官府厲害。
原本在韓國國土上說一不二的凌云宗早已元氣大傷,宗門內的高手有十之七八都在三年前與道門的對戰中戰死或被俘,連祖庭地脈都被人家挖走搬到大青山去了。
重新恢復的凌云宗,那一點點有限的資源和人手都集中在韓國都城附近,即便如此,還需要萃華宗派一名長老來坐鎮,哪里還顧得上位置偏遠的大宛城。
武道世家昆陽門的羅家稍好一些,戰爭之初就把家族的一半產業和人手都搬到南邊的南楚國去了,到現在也沒弄回來,也沒什么精力顧及大宛城,這里似乎已經成了三不管地帶。
越是三不管,就越有邪魅橫行。
鄭九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查到了百道門的總壇,居然已經偷偷摸摸搬到了大宛城,在這段時間里,他連挑五處百道門的分舵,殺了四個分舵主,搶了三枚買路錢。
但據土地公說,三枚是遠遠不夠的,一趟單程都差遠了,就算土地廟入口免費,黃泉路上至少花一枚小錢讓游蕩鬼莫聲張。
繞過望鄉臺,可給錢,也可不給錢,看運氣,但千萬莫登望鄉臺,登上去就回不來了。
在惡狗嶺至少要給守山鬼一枚小錢,此后的迷魂殿、酆都城門都要花錢,而且一枚小錢是不夠的。
進了酆都城,花錢的地方就更多,看門鬼、打更鬼,再進閻羅殿,同樣的流程至少再走一遍。
算算看需要多少小錢錢?
這還只是單程。
鄭九被氣的翻白眼,難不成還真要搶了百道門總壇?
當然,除了百道門外,還有很多與走陰陽相關的邪派有鬼錢,比如說把戲門、控尸、走鬼一脈等等,甚至還有陰市可以去換鬼錢。
鄭九之所以摁著百道門捶,除了渡陰之路的經歷外,還緣于這個門派最邪惡,幾乎不干什么正事兒、好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