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幾位智囊謀士,對韓國的前途無一例外的持悲觀態(tài)度,原因也很簡單,周人自顧不暇,魏國強大,兵鋒犀利。
現(xiàn)實就擺在眼前,魏人此番入侵韓國,一共調(diào)集了十五萬大軍,這并不是其全部實力,一旦戰(zhàn)事不利,以魏國的國力再征調(diào)十五萬人也不是難事。
之所以沒有傾舉國之力,魏人在等待浩瀚國的進展,同時也在等待與趙宋聯(lián)軍同步。
趙宋聯(lián)軍向北集結(jié),目標雖然是燕國,但耍了個滑頭。
所謂趙宋聯(lián)軍,其主力也只有趙軍,而宋軍只是象征性的派了些人馬,行軍到一半就停留在趙國東部,主要的作用是為了牽制齊國的注意力。
真正攻打燕國的是趙晉聯(lián)軍,為什么非要耍這么一出,是魏主的主意,就是防齊國的同時,要給晉國施加壓力。
魏主的潛臺詞是,再頭腦發(fā)昏,連你一塊滅了。
一年前,因為萃華宗和道門聯(lián)合施壓,歐陽菁華被迫讓出了皇位,晉國皇室恢復(fù)了統(tǒng)治。
新上位的晉主骨子里是不想與魏國結(jié)盟的,他更懼怕萃華宗,也更傾向于與燕國交好,在萃華宗和道門同時插手的情況下,原來的隱世宗門云山離火門已經(jīng)無法左右晉國皇室。
可魏主無法容忍這樣的變化,一方面請求道門繼續(xù)施壓,另一方面不斷威脅晉主。
就在這個時候,修士之間發(fā)生了可怕的盤龍山大戰(zhàn),參戰(zhàn)的幾方都被打殘了,晉國皇室似乎也無人再理會。
魏國勢力、云山離火門同時趁虛而入,晉國皇室徹底喪失對國家的控制權(quán)。
云山離火門之所以能容忍魏國勢力,特別是白家的存在,除了利益交換,根源還是在于道門,離火門根本得罪不起道門。
這也是為什么燕國會頭腦發(fā)昏到晉國求援的原因,實際上盤龍山之戰(zhàn)后,一切都變得不可捉摸。
魏主精明,越是不可捉摸,就越能渾水摸魚,這才有了趙軍裹挾晉軍聯(lián)合進攻燕國的計策。
而宋軍的主力正在分成小股向國土西南部集結(jié),他們的目標顯然是韓國。
看清楚了這一切,鄭九便知道了接下來該怎么做,扼守咽喉要道,在韓國戰(zhàn)場拖住、拖垮魏軍,甚至還要加上隨之而來的宋軍。
難度非常之大,只能盡人事,憑天命。
幾位智囊被鄭九的決心搞得無所適從,他們跟鄭九分析了這么多,就是希望鄭九放棄韓國南境,退入大周,以保全實力。
保全了鄭九的實力,也就保住了自己的小命,在幾位看來,韓國肯定完蛋,只是早晚的事,怎料鄭九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騎墻派吳國如何?”鄭九突然問。
“偏安一隅,雖然國力不弱,但吳主極為保守,絕無可能參與到中原的戰(zhàn)事中。”謀士賈岳山立刻明白鄭九想要做什么。
“看來只能找南楚國了。”
“韓國與南楚之間隔著云霄山,地形險要,行軍極其艱難,就算南楚愿意出兵幫忙,也是枉然。”
“況且,大周恐怕早就派了使臣去了,南楚就算出兵也只能幫助大周啊。”另一謀士劉士功連忙補充。
“唔。”鄭九點點頭,說來說去還得靠自己,向南楚求援可以放棄,實在太困難,但東南邊的吳國,不試一試,怎知深淺?
想到這里,鄭九眼睛一掃便把目光停留在王九兒身上。
“你是不是看我特不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