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人關沉寂了一個月,鄭九突然下令全軍停止休整,兵發尚孤山及孟縣,在魏人的地盤插進一把利劍。
目前集結在仙人關附近的玄甲軍一共有兩萬五千人,除了留守的三千人馬之外,鄭九幾乎是傾巢而動。
原因是魏軍開始抽調主力向韓國北境移動,而南境大章縣以東的韓宋邊境,曾被擊退的宋軍也開始重新集結,蠢蠢欲動。
如此情況下,鄭九應該順勢而為,南下回撤,以抵御宋軍,而不是北上。
可無奈的是,他收到了李默魚的親筆信,并隨信轉來了燕國大元帥韓延平的求援信,希望大周國能分出一些力量牽制魏國,防止魏軍北上。
這是燕國第三次正式向大周國求援了。
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
燕國境內的戰況是非常膠著,趙晉聯軍雖然連吃敗仗,但燕人也難有反殺的能力,畢竟國力放在那里,倘若此時魏國出兵,這種短暫的平衡便會被瞬間打破,燕國必亡。
經過半個晚上的思考,鄭九決定北上,這個決定看起來非常的昏頭昏腦,這是劉士功和謀士費佳私底下的評價。
而且北上出擊,弊遠大于利,過于冒失,這是部將陳平當面表示反對的原話。
章武則認為,如果對宋人不管不顧,很可能會丟掉辛苦經營的韓國南境地盤。
畢竟,以弱旅攻擊強魏,不見得能有效牽制魏人,反而很有可能被魏人一口給吃掉。
盡管鄭九知道這些反對意見都很有道理,也絕非紙上談兵,但他只是接受和保留,依然堅持北上。
冥冥中,鄭九認為這樣做是對的。
因為韓國已經事實滅亡,若是再對燕國見死不救,日后的大周國將孤掌難鳴,鄭九是絕對不能容忍魏國做大的,他三入魏國,很清楚這個貌似強大的國度里隱藏著怎樣的邪惡。
還有一點,韓延平的求救信是以國書的形式由密使親自遞交給大周皇帝的,怎么會轉到了李默魚手上?
李希的小伎倆顯然瞞不過鄭九,這廝想借此機會除掉李默魚和其麾下的南府軍將領,而不惜冒著亡國的危險。
狗改不了吃屎。
之前,或許李希不敢這么做,但現在以修士主導戰況的局面在周浩大戰上逐漸形成,李希便有恃無恐了,總覺得有了萃華宗仙師加入戰斗,何愁大周會亡呢?
由此可以看出,李默魚眼下的處境也相當困難,李希并沒有明著下皇命,只需要把問題推出來,就會讓李默魚無比焦慮,還自以為事情做的不著痕跡。
可是這些道理,身邊的謀士和將佐可能聽不懂,鄭九也不打算現階段就把它講清楚,講透徹,只能蠻橫一點,違令者,斬!
駐守在尚孤山到孟縣一帶的魏軍多達七萬之眾,如今已經被陸續抽調走了一半,可是在兵力對比上,魏軍依然占優,而且有城防之便,魏人大概率是不擔心鄭九能搞出什么花樣。
但鄭九認為,此戰的勝負在于決心。
行軍途中,鄭九不斷鼓舞士氣,并許諾一眾謀臣將佐,倘若攻下孟縣,他便同意考慮稱王。
這幫垂頭喪氣的家伙聞聽便如同打了雞血一般興奮,哪怕吃不飽飯,一天也能多走出三十里地。
隨后,鄭九再次使用撒豆成兵的手法平白的點化了上萬兵馬,一次沖鋒便拔掉了魏軍在孟縣外設立的三座大營,一口氣殲敵六千人,搶奪輜重糧草無數。
還沒來得及埋鍋造飯,陳平率領的先鋒營又擊潰了魏軍的第四座營盤,干凈利落的切斷尚孤山魏軍與孟縣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