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陽光,已有了幾分明媚的力道,透過臨時總部會議室的百葉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錯的光帶。空氣里漂浮著細小的塵埃,在一束束光柱中翩躚起舞,仿佛也在窺探著這家公司內部正在發生的、細膩而深刻的變革。
新架構的運行,進入了一種“微觀磨合”階段。轟轟烈烈的大刀闊斧已然過去,現在考驗的是繡花般的功夫——對流程的精雕細琢,對協作接口的反復打磨,以及對那無形卻至關重要的“企業文化”的滲透與傳承。
上午九點半,一場關于“跨事業部項目協作流程sop(標準操作程序)1。0版”的討論會,正在小會議室里進行。參會者不再是清一色的“阿姨”核心層,而是多了幾位新晉升的業務骨干和部門接口人。
主持會議的是蘇瑤,她面前攤開著厚厚一疊流程草案。李靜、秦悅也在座,她們更多是作為評審和顧問。
“好了,我們接著討論第三章第七條,”蘇瑤的聲音溫和卻清晰,“關于聯合項目組的財務報銷流程。目前草案是,經項目組長簽字后,需先后經由所屬事業群財務初審、集團財務中心復核、最終由靜總授權支付。大家看看這個環節是否有優化空間?或者存在什么實操困難?”
新提拔的科技事業群一位年輕項目經理推了推眼鏡,謹慎地開口:“蘇秘書長,這個流程確保合規性很好。但比如我們和數據科技中心有個聯合算法優化項目,有時候需要緊急采購一些小額的云服務器資源做測試,金額可能就幾百幾千塊,如果走完這個完整流程,可能需要兩三天,可能會耽誤項目進度…”
集團財務中心的一位副總監立刻回應:“我們理解業務部門的緊急需求。或許可以設置一個‘綠色通道’,針對小額、緊急、且預算內的支出,簡化流程,比如項目組長和事業群財務負責人雙簽即可先行支付,事后報備集團備案。”
李靜點了點頭:“這個思路可以。但‘小額’的標準需要明確界定,‘緊急’也需要定義和事后核驗機制,避免濫用。靜姐,你們財務中心牽頭,和各大事業群財務負責人一起,在本周內拿出一個更細致的‘緊急采購支付細則’出來,嵌入到這個sop里。”
“好的,李總。”財務副總監迅速記下。
又有人提出:“各事業部用的項目管理軟件還不統一,數據對接和報表合并很麻煩…”
“信息部已經在評估統一的集團級項目管理平臺了,預計下個月能給出選型方案。”一位信息部的同事答道。
會議在一個個細節的推敲中緩慢推進。枯燥嗎?確實有些。但這正是將宏大架構落地的必要步驟。林羽沒有參加這個會,但他透過玻璃墻看了一眼里面專注討論的人群,心中安定。他知道,蘇瑤她們正在為公司未來的高效運轉,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在另一間會議室里,一場畫風截然不同的會議也在進行。
這是由周曉蕓自發組織的“第一期林氏集團企業文化——‘家’的味道傳承研討會”。參與者主要是各位“阿姨”和新加入的、負責員工關懷與福利模塊的hr同事,以及幾位對餐飲管理感興趣的新人。
會議室里沒有投影儀,沒有筆記本電腦,取而代之的是幾個小巧精致的瓷碟,里面盛著周曉蕓親手制作的、代表不同寓意的茶點樣品。
“咱們公司的下午茶啊,不光是填肚子,更是傳遞一份心緒。”周曉蕓系著干凈的圍裙,聲音柔緩得像四月的風,“比如這款‘同心協力’棗泥核桃糕,棗泥甜而不膩,寓意甜美的成果,核桃酥脆香濃,代表扎實的努力,兩者揉在一起,就是在說,只有同心協力,才能做出又甜又香的事業。”
她拿起另一款做成小樹苗形狀的抹茶餅干:“這是‘茁壯成長’餅,給新同事的,希望他們能在這里扎根、長大。”
一位新來的hr姑娘聽得兩眼放光,飛快地做著筆記,仿佛在記錄什么絕世秘籍。
“以后各事業部、各樓層可能都會有小的茶水間,但核心的理念不能變。”周曉蕓繼續分享,“要知道大家最近壓力大,就該上點舒緩安神的茶飲;遇到項目攻堅,就得準備提神醒腦的;有了喜事,就要有點甜滋滋的慶祝一下…這東西,得用心去感受。”
下午,陽光正好。按照不成文的傳統,下午三點到三點半是雷打不動的“茶歇時光”。無論多忙,大家都會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聚集到茶水間或附近的休息區。
今天,周曉蕓推出的是“春光明媚”水果花茶和“厚積薄發”堅果能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