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提問環節進行到后半段,和諧的氛圍被一個突兀的問題打破。
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看起來有些年輕的記者,直接拋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目標直指倪怩:“請問倪怩小姐,之前網絡上流傳甚廣的那篇題為《我與貝爾演床戲》的宣傳文章,據說選自公司出版的新書,那篇文章是出自你的手筆嗎?你個人如何看待這種宣傳方式?”
這個問題如同一聲驚雷,瞬間讓熱鬧的現場安靜下來。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倪怩和導演張一謀身上。
倪怩顯然沒料到會有此一問,臉色瞬間變得煞白,有些無措地拿著話筒,一時不知該如何回應。
這時,張一謀接過了話筒,黑著臉,言詞帶著憤怒:“我認為一部電影,應該討論的是它的藝術價值、歷史反思和人性關懷,而不是聚焦于這些邊角料的東西!這種炒作,很低級……”
現場一片寂靜,尷尬的氣氛幾乎要凝固了。
這時,一直站在臺側、面帶微笑的制片人張衛平才不緊不慢地走上前,接過話頭,試圖打圓場,但他的態度明顯帶著敷衍和息事寧人的味道:“啊,這個事啊,我來解釋一下。這完全是我們公司內部一名負責宣傳的員工個人的理解偏差和行為,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方式方法確實欠考慮。我們公司已經對他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以后一定會嚴格把關……”
這番官腔十足的回應,顯然未能平息張一謀的怒火,反而讓他的臉色更加難看。
臺上彌漫著一股無形的硝煙。
主持人見狀,趕緊以時間關系為由,強行結束了采訪環節。
劇組之后還安排了晚宴,但張峰和李藝同明顯感覺到現場那種微妙而緊張的氛圍。
他們無意卷入這種是非,便簡單地和李莼和竇曉打了個招呼,婉拒了晚宴邀請,提前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竇曉也參加過《信號》的拍攝,那時候《山楂樹之戀》還沒上映,他還是一個無名小卒,在《信號》里演了一個配角。
他這次也參加了《金陵十三衩》的拍攝。
這小伙日后攀上了豪門,成了“贅婿”,感覺有點可惜。
……
第二天一大早,正如預料的那樣,《金陵十三釵》首映禮的新聞便上了各大網站和媒體的娛樂頭條。
不過,正規大媒體的報道自然是四平八穩,焦點集中在影片的宏大敘事、精良制作、感人劇情以及張一謀導演的藝術追求上,對于采訪環節那段不愉快的插曲,要么一筆帶過,要么干脆只字不提,維持著行業報道應有的“體面”。
然而,互聯網時代,信息是封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