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64:好演員
七月的京城。
白天依舊燥熱難耐。
但王盛卻心無旁騖。
接下來的兩天,他進入了高強度的工作狀態(tài)。
白天,他埋首于調(diào)度中心的辦公桌前,鋼筆在稿紙上飛速移動,將腦海中關于《家和萬事興》的細節(jié)一點點摳出來,轉(zhuǎn)化為具象的臺詞、場景和動作提示。
偶爾他會停下來,皺眉思索,或者翻看手邊寥寥幾本作為參考的喜劇理論書籍和舊劇本,試圖讓這個“借鑒”來的故事更貼合1996年的語境和北方的幽默感。
窗外的蟬鳴聒噪不休,屋內(nèi)的老式電扇吱呀呀地轉(zhuǎn)著,吹動著散落在桌角的稿紙。
夜幕降臨。
白日的酷熱稍稍消散。
王盛的“戰(zhàn)場”則轉(zhuǎn)移到了李曉冉的住處。
李曉冉對王盛的迷戀與日俱增,食髓知味,加之年輕身體恢復快,幾乎是夜夜索求無度。
好在十九歲的身體一股子牛勁。
筋斗云有時會溜進房間,瞪著圓溜溜的大眼睛,偶爾歪歪頭,“喵”一聲。
似乎在疑惑這種人類奇怪的“打架”方式為何持續(xù)時間如此之長,且次日兩人似乎關系更親密了。
在這般“晝夜兼程”的努力下,七月二十八日,周日下午,王盛終于將《家和萬事興》三集劇本的最后一頁稿紙寫完。
他長長吁了口氣,將鋼筆丟在桌上,身體向后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發(fā)酸的手腕和眉心。
雖然大部分是“抄”前世的記憶,但將其轉(zhuǎn)化為符合當下時代背景、演員特點的可拍攝文本,并且要避開一些尚未出現(xiàn)的梗和可能存在的政策風險,也耗費了他大量的心神。
“總算是搞定了。”
他拿起厚厚一沓手寫稿,粗略地翻看了一遍,雖然細節(jié)上可能還需打磨,但整體框架、笑點、人物弧光都已清晰。
……
就在王盛閉關趕稿的這兩天,他組局拍攝家庭喜劇,女一號尚未確定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在京城文藝圈傳開了。
這年頭,影視項目雖然比前幾年多了些,但優(yōu)質(zhì)資源依舊稀缺。
尤其是北影廠牽頭、盛影傳媒操盤、意向主演名單包括趙苯山、郭達這樣的喜劇大腕的項目,足以讓許多演員和其背后的經(jīng)紀人心動。
那些三十歲上下、有一定演技和知名度、正處于事業(yè)上升期或瓶頸期的女演員們,尤其心動。
女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