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第541章539:拍歸拍,改歸改
王盛不疾不徐地端起面前的參茶,輕呷一口,姿態從容。
他放下茶杯,目光平和地掃過在場眾人,最終落在李??東和樸振煥臉上,用經過翻譯也能傳達其沉穩氣場的語調開始了他的發言。
“感謝委員長,感謝各位的熱情。在談論具體的《首爾別離》項目之前,我想先表達一下我個人,以及盛影傳媒,對于韓國電影產業,尤其是其在現實主義題材創作領域深厚積淀的欽佩?!?/p>
他開場便定下了“欽佩”的基調,讓韓方代表們臉上的笑容更盛。
“過去幾年,我通過鄭泰元社長以及其他渠道,關注了不少韓國電影。”
王盛繼續說道,語氣誠懇,“我必須說,韓國電影人在挖掘社會現實、直面人性復雜、觸碰歷史傷疤方面,展現出驚人的勇氣和才華。
比如,反思某州事件的《薄荷糖》,關注底層邊緣人物的《綠洲》,還有最近那部極具沖擊力的《老男孩》……”
他如數家珍般地列舉了幾部在韓國國內引發巨大反響,并在國際影展上備受矚目的現實主義力作。
這些影片無一不是以尖銳的社會批判和深刻的人性剖析著稱。
“這種扎根現實、不回避矛盾、敢于拷問靈魂的創作態度,形成了韓國電影非常獨特且珍貴的‘現實主義土壤’。”
王盛的聲音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贊嘆,“這種土壤孕育出的作品,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這是很多其他國家電影產業,包括目前階段的好萊塢,都難以比擬的優勢。它讓韓國電影擁有了自己的靈魂和風骨?!?/p>
這番話說到了在場許多韓國電影人的心坎里。
李滄東導演微微頷首,金東虎制片人也露出了深以為然的表情。
這正是他們引以為傲的“韓影精神”——敢于揭露黑暗,直面社會痼疾。
然而,
王盛話鋒極其微妙地一轉,看似仍在褒獎,實則暗藏機鋒:
“尤為難得的是,盡管這些影片深刻揭示了諸多社會問題,引發了廣泛的公眾討論和思考,但韓國的創作環境依然能包容這種深度的挖掘和批判,這本身就說明了韓國社會的成熟與自信。
這種‘揭示問題’的創作導向,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仿佛一面永不疲倦的鏡子,持續映照出現實的棱角。
這種對現實近乎執拗的關照和不改其志的創作慣性,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這番話的潛意思是—你們確實很敢拍,很會拍社會黑暗面,但拍來拍去,問題好像還是那些問題,社會也依然是那個社會。
反正你們拍歸拍,現實改不改,那是另一回事。
這番暗含機鋒的“盛贊”,讓個別敏銳如李美敬這樣的商業巨頭眼底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異色,但大多數沉浸在文化自豪感中的韓方代表,并未立刻品出其中的深意,反而覺得王盛這位國際大導果然眼光獨到,深刻理解了韓影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