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版頭條配著她年輕時的照片。
黑白影像里。
她穿著黑色風衣,眉眼銳利卻帶著笑意,身后跟著一群堂口兄弟,那是她當年替宮北琛撐場子時被記者抓拍的畫面。
標題格外醒目:“昔日堂口大姐大魂歸塵土,宮氏集團背后的‘護旗人’落幕”。
財經版詳細梳理了她與宮家的淵源:
從21歲帶著馬仔幫宮氏娛樂城起死回生,到替宮北琛擋下33刀的生死局。
連當年她改革抽水比例的具體方案都被翻了出來。
有老員工匿名受訪,說“沒有邱小姐,宮家早就在澳城混不下去了,她是真把宮北琛當成自己人護著”。
娛樂版則少了幾分嚴肅,多了些溫情。
有人曬出她私下的照片:在孤兒院給孩子發糖果,在菜市場跟攤販砍價買新鮮海鮮。
配文“褪去‘大姐大’光環,她只是個會為愛人洗手作羹湯的女人”。
評論區里。
也有不少當年受過她恩惠的人留言,有人說:“當年我欠賭債被追打,是邱小姐幫我還了錢,還讓我去她的場子做事,教我做人”,還有人說“她看著兇,心比誰都軟,逢年過節都會給我們這些老兄弟發紅包”。
電視臺的早間新聞更是直接播放了葬禮片段:雨幕中,宮北琛抱著骨灰盒的背影僵直,宮澤軒扛著招魂幡的小身板在風中發抖。
邱淑儀當年的老兄弟們,跪在墓前痛哭的畫面,讓不少觀眾紅了眼眶。
主持人的聲音帶著惋惜:“她用半生護著一個人、一個家,最終卻帶著遺憾離開,這份情義,在如今的澳城,再難尋見。”
宮北琛坐在書房里。
手里捏著一份報紙,指尖反復摩挲著關于邱淑儀的文字。
窗外陽光刺眼。
可他覺得渾身發冷。
這些報道寫盡了她的好,卻沒寫她臨終前那句“把我的骨灰撒到海里”,沒寫她看著他時眼底的失望。
手機響起,是助理發來的消息:“宮總,網上現在都在說,希望您能完成邱小姐的遺愿,將她的骨灰撒進大海。”
他盯著屏幕看了很久,緩緩回復:“知道了。”
起身走到窗邊,看著樓下巷口圍著的記者,眼底掠過一絲冷意。
這些媒體現在歌頌她的好,可當年她被人罵“出身卑賤”“配不上宮家”時,他們又何嘗不是推波助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