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詩一首,【這是詩】,笑死我了,王先生你怎么這么可愛!”
……
網上為這一墓門的字聊得熱火朝天時,考古挖掘繼續推進。
墓道十分空曠,考古挖掘隊很快就摸到了傳說中存放明太宗的內室處。
按照一般帝王陵墓的規格,墓葬范圍會特別大,墓室會有好幾層,每一層都有很多房間,根據禮制來劃分存放不同的陪葬品。
但史料記載,明太宗身前就安排好了自己如何薄葬。明太宗的墓葬除了上面有一層保護,墓室只有一層,房間也不多,幾乎沒有陪葬物品,只用石板寫了一些他的功績。
考古學家門最想要的,就是那些石板。
明太宗自己為自己書寫的功績,一定能填補史學界在明太宗時期這一段空白。
記者的語氣十分激動。
“根據史料記載,明太宗的墓室前有一塊用漢白玉雕刻的碑。在古代,漢白玉是帝王常用的玉石,那塊碑是明太宗墓中唯一用上了玉材的地方。”
“那塊碑上,刻著‘大明萬歲’四個字,即歷史愛好者們津津樂道的‘大明萬歲碑’。”
“現在,我們馬上就要看到真正的‘大明萬歲碑’是否真的存在了。”
“墓室打開了,各位觀眾,大家快看,真的有塊碑!”
“百姓、百姓萬歲?!”
明太宗的墓室中,確實有一塊“萬歲碑”。但那不是《明實錄》中所記載的“大明萬歲”。
不僅如此,漢白玉“萬歲碑”旁還有一塊青玉碑,上面寫著“大明祖訓”。
“取之于民,還之于民。”
“大明后世皇帝不可做亡國之君,必須做亡帝之君。”
“當民智覺醒,公布先祖最后一道旨意。”
“大明已亡,王朝已滅,自請退位,請勿再立皇帝。
百姓萬歲。”
此為大明祖訓,是明廢帝和明世祖反目成仇,明廢帝血濺玉階,明世祖瘋癲行為的根源。
在場的所有人,和觀看直播的所有人,都想到了大明末代皇帝被趕下皇位后時的最后一道圣旨。
“大明已亡,王朝已滅,請勿再立皇帝。
百姓萬歲。”
作者有話說:
明天完結,大家明天18:00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