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逾見到他,劍眉幾不可察地微微一蹙。
再看李知安也是一臉意外,便知這定是程向行自作主張前來。
外面的夫人們也有不少認得程向行的,見狀更是震驚不已,暗自慶幸方才沒有對李知安有任何失禮之處。
竟能請動帝師之子親自來出題,這樂安縣主的本事果然非同小可。
程向行無視了齊逾投來的不滿目光,見時辰已到,便朗聲宣布考題。
他所出之題,并非尋常詩詞歌賦或經義解讀,而是一道關乎國計民生的策論題。
“今我大安雖海內升平,然西北旱魃為虐,赤地千里,流民漸起,東南潮患頻仍,堤壩屢潰,田廬漂沒,國庫雖豐,然賑濟工筑,所費浩繁。當此之時,諸位有何良策可紓民困、固國本,兼防奸宄趁機作亂,愿聞其詳?!?/p>
此等題目,最是考驗考生的見識,格局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非死讀詩書者可答。
程向行此舉意在甄別是否有真才實學,乃至未來入仕為官的潛質。
考題一出,考場內頓時響起一片抽氣聲。
有人抓耳撓腮,面對白紙無從下筆,也有人如高笠一般,雖初時一怔,但隨即眼中閃過銳光,略一思忖便從容研墨,揮毫疾書,臉上帶著十足的自信。
李知安在一旁靜靜觀察,見高笠下筆如有神,倒是生出幾分好奇,想看看這狂妄少年究竟有幾分真才實學。
有才者,狂妄些或許也無妨,只要才堪大用。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待一炷香燃盡,鑼聲敲響。
考生們停筆,陸續交卷離場,多的是人垂頭喪氣,連連搖頭,但亦有人如釋重負。
高笠則依舊那副淡定模樣,交卷時甚至還不忘瞥了李知安一眼,輕哼一聲,姿態傲然。
李知安見狀,略一挑眉,心中暗忖:這小子,還真是有夠欠教訓的。
為保證公正,程向行當場閱卷。
老掌事也趁此機會向李知安解釋:“縣主勿怪,原先老朽已經備好考題,但程少傅突然前來,言及為國選才乃是大師,他要親自出題,故有此變。”
原本他想要跟李知安稟報的,但還沒來得及李知安便來了。
齊逾在一旁聽得清楚,冷著臉瞪了程向行一眼。
程向行恰好抬頭看到,不由失笑,調侃道:“太子殿下近日是愈發小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