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陳遠也進行了改良。
雖然因為材料限制,造不出帶彈簧的,無法達到引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飛梭。
但經過巧妙的結構調整,效率也遠非現在的投梭可比。
……
夜里。
在滋潤了葉家三女,讓她們沉沉睡去后。
陳遠進入了隨身小空間。
攤開紙張,開始繪制圖紙。
整體的花樓織機繪制,并不算難。
真正麻煩的,是為了保密,他不能把完整的圖紙拿出去。
必須將一臺織機,拆分成上百個獨立的零件,分別畫出來,再打亂編號,交給不同的木匠去做。
這樣一來。
除了他自己,沒人知道這些零件拼起來會是個什么東西。
這工作量,是巨大的。
而且,這個世界的度量衡,與他所知的完全不同。
一尺,一寸,都需要重新換算。
好在他有那個無限電量的平板,里面的“計算器”功能,成了此刻最大的助力。
一個個零件,一條條木桿,在他的筆下逐漸成型。
每一個榫卯的位置,每一個孔洞的大小,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饒是如此。
也足足花了五六個時辰的時間,才將所有圖紙繪制完成。
……
第二天。
侯三和張大鵬領著十幾個木匠來到了工坊。
這些木匠大多是附近村子的,手藝平平,平時也就接些修補桌椅,打制農具的活。
一聽說東溪村這邊有大活,按件計錢,工錢給得痛快,便都趕了過來。
陳遠將那些畫好的圖紙,分發下去:
“每張圖紙上都寫著尺寸,你們要做的,就是按照圖紙,回去后,把這些木條零件給我分毫不差地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