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滾燙的熱血,混合著對先祖的愧疚、對皇帝的感激、對天下饑民的悲憫,以及被這絕境逼出的最后一絲血性,猛地沖上頭頂!
“臣…陳守義!”他猛地再次跪倒,這一次,脊梁卻挺得筆直,聲音雖嘶啞,卻帶著破釜沉舟的決絕,“蒙陛下天恩,擢拔于草莽!先祖遺志,守義…萬死不敢忘!江南縱是刀山火海,守義…愿為陛下前驅!為天下蒼生…爭此活路!肝腦涂地,在所不辭!”
“好!”朱嘯眼中熔金般的火焰大熾,上前一步,親手將陳守義扶起,“朕…沒看錯人!陳氏一門忠烈,活民之功,當流芳百世!你族中子弟,凡通農事、曉文墨者,皆可薦入農政司或地方農官!朕…許你陳家,一個世代司農的功名前程!”
同日,京師各茶樓酒肆、勾欄瓦舍。
《大明日報》帶著油墨的清香和雷霆萬鈞的筆力,如同無形的風暴,席卷了大街小巷。頭版頭條,觸目驚心:
【偽詔現形!錢謙益等東林逆黨持假詔逼宮謀逆,盡數伏誅!】
下方是承天門廣場上東林黨人被龍鱗衛鎖拿的速寫畫,錢彪指認、錢謙益吐血倒地的細節被描繪得淋漓盡致!旁邊配以被焚燒的偽詔殘骸特寫,以及朱嘯那“朕的江山,朕的法統…不需要這鬼蜮伎倆來證明!”的鏗鏘御批!字字如刀,將東林黨最后的“悲壯”面具撕得粉碎!
第二版:
【無錫急報!東林書院惑亂之源被拔除!】
報道詳細描述了龍鱗衛查封書院、拆匾焚書、推倒“清議”石碑的過程,重點突出了搜出的千份偽詔抄件和討伐檄文,將其定性為“謀逆罪證”!書院田產商鋪抄沒充公的消息,更是如同一記重錘,砸在無數依附東林書院的士紳心頭!
第三版:
【天佑大明!農政司立!神種入京!】
報道以激昂的筆調描述了西苑御田千畝開墾、新糧下種的盛況,詳細列舉了馬鈴薯、甘薯、玉米“耐寒、耐旱、耐瘠薄、畝產驚人”的特性(具體數字以“待御田豐收后昭告天下”暫隱),公布了徐光啟任司正的消息,并著重提及皇帝“此乃朕得天所授,惠澤萬民之神種”的論斷!最后,用加粗字體宣告:“凡有精通農桑、心懷黎庶之賢才,無論出身,皆可薦于農政司!共襄此活民盛舉!”
報紙所到之處,輿論嘩然!
“呸!什么清流!原來是謀逆的國賊!裝得人模狗樣!”茶館里,一個粗豪的漢子將報紙拍在桌上,唾沫橫飛。
“拆得好!燒得好!那些石碑上刻的,盡是些罵朝廷、煽動人的話!早該砸了!”另一個茶客附和道。
“乖乖…畝產數倍乃至十數倍?真有這等神糧?要是真的…那以后…”更多的人則被“神種”的消息吸引,眼中閃爍著難以置信的希冀光芒。
入夜,前門大街“四海茶館”。
往日里講才子佳人、狐仙鬼怪的說書先生,今日卻換上了一身半新不舊的儒生長衫,面前案幾上醒目地攤開著一份《大明日報》。醒木“啪”地一聲脆響,壓下了茶館內的喧囂。
“列位看官!今日老朽不講風月,不講神怪!講一講那…金鑾殿上真龍怒,御田地里神種生!”說書先生聲音洪亮,帶著濃重的市井韻味。
“話說那東林魁首錢謙益,道貌岸然一老賊!勾結晉商賣國求榮在前,偽造太祖密詔欲行廢立在后!竟敢糾集黨羽,素服持‘詔’,直闖承天門!要逼咱圣天子…退位讓賢!其心可誅!其行…當剮!”說書先生唾沫橫飛,將報上所述逼宮場景添油加醋,描繪得活靈活現,錢謙益的“偽善”、高攀龍的“狼狽”、李應升的“瘋癲”,被刻畫得入木三分,引得滿堂聽眾怒罵連連。
“幸得咱圣天子!那是真龍轉世,火眼金睛!早看穿了這群蠹蟲的鬼蜮伎倆!龍鱗衛的爺們兒,那叫一個神兵天降!鎖鏈這么一套!嘿!剛才還嚎叫著‘清君側’的‘忠臣’們,立馬成了滾地葫蘆,哭爹喊娘!錢謙益那老賊,更是當場嚇破了苦膽,一口老血噴出三尺高!真真是…善惡到頭終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