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罕見的自身免疫?。俊彼坏汝惸卮?,繼續追問,問題如尖刀般直指核心,“但所有自身免疫抗體都是陰性,這不符合任何已知的免疫病規律。難道你要推翻現有的醫學診斷標準?”
“還是說,是心理因素導致的軀體化障礙?”最后一個問題拋出時,鄭關杰的眼神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試探,“可神經心理學評估顯示,患者認知功能正常,無明顯焦慮、抑郁傾向,這一假說也站不住腳。”
每問一句,會議室的空氣就凝重一分。幾位老專家紛紛點頭,這些正是他們爭論不休的焦點——所有可能的方向都被堵死,眼前的病例,就像一道無解的醫學難題。
鄭關杰放下鋼筆,身體微微前傾,目光緊緊盯著陳莫:“有人說你是神醫,今天,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給我們一個答案。診斷是什么?依據何在?”
全場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陳莫身上,仿佛在等待一場“審判”。
陳莫緩緩合上面前的病例資料,指尖在封面上輕輕劃過,沉默了約莫半分鐘。
會議室里靜得能聽到窗外松針落地的聲音,鄭關杰的眉頭微微皺起,吳勤政坐在一旁,眼神復雜——他既希望陳莫能破解難題,又隱隱有些不甘(自己曾被這個年輕人“碾壓”)。
“我需要見病人本人,十分鐘就夠?!标惸蝗婚_口,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資料還不夠詳細?”鄭關杰有些意外,眉頭皺得更緊,“患者身份特殊,不便頻繁接觸外人,我們之前的會診,都是通過遠程看片和病歷討論進行的。這些資料,已經涵蓋了所有能做的檢查,難道還不夠?”
“不夠?!标惸獡u了搖頭,目光掃過屏幕上的影像資料,“儀器檢測的是‘象’——是身體器官的形態、化學物質的濃度、基因的序列,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但我要看的是‘氣’——是身體內部能量的流動、節律的平衡,是儀器無法捕捉的‘動態’。
這位老先生的問題,不在‘實體’,而在‘動態’,氣機郁閉,非數據可全顯?!?/p>
“氣?氣機郁閉?”一位研究西醫病理一輩子的老專家忍不住嗤笑出聲,語氣里滿是不屑,“陳同志,我們是科學的醫學團隊,不是搞玄學的。醫學講究證據,你說的這些‘氣’,看不見摸不著,怎么作為診斷依據?”
其他專家也紛紛附和,會議室里響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聲,質疑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陳莫身上。
吳勤政沉吟片刻,想起自己書房里那封“死亡預警信”,最終還是硬著頭皮開口:“鄭組長,要不……就安排一次短暫的床邊視診?陳醫生之前的判斷,確實有過人之處?!?/p>
鄭關杰沉默了幾秒,最終點了點頭:“好,就給你十分鐘。但必須嚴格遵守保密規定,不得與患者交流無關話題。”
五分鐘后,陳莫跟著護士走進患者病房。
病房寬敞明亮,布置得如同星級酒店套房,患者正半靠在床頭,閉目養神,臉色蒼白,呼吸略顯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