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次日凌晨,天色未明,汴京皇城卻已是燈火通明。
急促的鐘聲召集文武百官,眾人睡眼惺忪,心中惴惴,不知這非常之時又有何等禍事降臨。
垂拱殿內,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雨將至。
龍椅上,宋徽宗趙佶頂著兩個烏青的眼圈,面色蒼白,神情驚惶,一夜之間看起來老了十歲,哪還有半分往日里談笑風生、揮毫潑墨的瀟灑從容。
他甚至有些坐立不安,時不時瑟縮一下,似那龍椅上有針扎一般。
太子趙桓站在下首,同樣臉色難看,眼神躲閃,恨不得把自己藏進大臣的隊伍里。
百官行禮完畢,心中正自驚疑不定。
卻見趙佶猛地站起身,聲音帶著一種近乎神經質的急促和顫抖,甚至不等身旁的內侍宣旨,便自己搶著開口:
“朕。。。朕德薄能鮮,致有今日之禍!上愧對列祖列宗,下負天下黎民!昨夜。。。昨夜。。?!?/p>
他提到“昨夜”二字時,聲音猛地一顫,下意識摸了摸依舊隱隱作痛的眼眶,臉上恐懼之色更濃,
“朕深感無力肩負社稷重擔,決意效仿堯舜,內禪帝位于太子趙桓!即日便行禪讓大典!朕。。。朕即日起便為太上皇,移居龍德宮,為。。。為大宋祈福!”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如同滾燙的油鍋里潑進了一瓢冷水,瞬間炸開了鍋!
“官家!不可啊!!”以蔡京、童貫等為首的投降派及既得利益集團官員們頓時慌了神,紛紛出列,撲倒在地,聲淚俱下地勸阻。
“國難當頭,正需您穩坐中樞,凝聚人心!豈可輕言退位?”
“太子殿下雖賢,然年幼識淺,恐難當此重任啊官家!”
“此必為小人蠱惑!陛下三思!”
“官家若退,臣等如失父母,何以自處?。 ?/p>
他們是真的急了。趙佶是他們的保護傘,是他們榮華富貴的根源。
這位皇帝好糊弄,愛享受,耳根子軟。
若是換了人,尤其是眼下這種危急存亡之秋,天知道新皇帝會用什么人?他們的權勢地位豈不是岌岌可危?
一時間,殿內哭諫之聲、勸留之聲響成一片,許多不明所以的中間派官員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呆了,跟著附和勸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