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滿臉欣賞之色,點頭道:“做真正的讀書人,而非背書人!好見解!”
“晚輩只是覺得,學問不應該只是書簡上的冰冷文字!”凌川望向坐在對面的院長,繼續說道:“只有當學問化作滋潤田畝的甘霖,當道理化作制衡世人的法度,這樣的學問,才堪為后世薪火!”
院長聽后,久久沒有說話,而是端起杯中剩下的狼血一飲而盡,這一刻,似乎狼血也不再剛烈。
侍立在一旁的三皇子周灝更是呆滯當場,腦海中如同洪鐘大呂轟鳴,反復回蕩著凌川剛才那番關于學與問的論述。
他自幼接受皇家教育,所聞多是經義章句,何曾聽過如此將學問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獨到見解?
院長緩緩放下酒杯,眼神復雜地打量著眼前的年輕人,那目光中除了難以掩飾的震驚,更有一種發現瑰寶般的由衷欣賞。
“凌川啊凌川,你到底是個什么鬼才怪胎!一個邊軍武將,卻能道出這般治學精髓,說出去誰信?”
他微微仰頭,似在回憶:“約莫半年前,我的一位學生方既白,從云州寫信給我。他在信中激動地提到了那篇《水舟論》,其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將君民關系剖析得如此深刻而警醒。我當時便心生好奇,何等飽學大儒能有此洞見?可結果卻令人愕然,竟出自一位戍守邊關的武將之口!”
“之后,你與云書闌在幽州,關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那場辯論,其言論筆錄傳入我耳中。再后來,那四句如驚雷般炸響,試圖喚醒天下讀書人血性與擔當的‘乾坤四訓’廣為流傳……這一切,都讓我心中愈發好奇,究竟是怎樣一個人,說出這般振聾發聵的言論!”
院長目光重新聚焦在凌川身上,帶著幾分似真似假的責備,但眼底深處卻含著真切的笑意:“實不相瞞,今日你若不主動登門,老夫便要遣人持帖相請了!”
凌川連忙拱手,言辭懇切:“院長言重了!晚輩是怕貿然登門過于唐突,擾了院長清修靜思。但心中對書院、對院長您的敬仰之情,終究是按捺不住,這才斗膽冒昧登門求教,還望院長勿怪!”
院長聞言,不由輕笑出聲,笑聲爽朗:“這些年來,往來于此的達官顯貴、文人墨客不知凡幾,阿諛奉承之詞、故作驚人之語,老夫聽得多了,耳朵都快起了繭子。卻都不及你今日這般,既言之有物,發人深省,又……嗯,說得人身心舒泰!”
二人相視而笑,氣氛融洽,仿佛忘年之交重逢,毫無初次見面的生疏與隔閡。
侍立一旁的三皇子周灝內心早已掀起驚濤駭浪。
他自幼便時常出入書院,見過無數王公貴胄、封疆大吏在這位當世圣賢面前,無不屏息凝神、執禮甚恭,小心翼翼。
即便是他父皇親臨書院,也必整冠肅容,以弟子之禮聆聽教誨。
而眼前這位年紀輕輕的鎮北將軍,竟能在院長面前如此揮灑自如、侃侃而談,言辭犀利又不失分寸,那份從容不迫、不卑不亢的氣度,實屬他生平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