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南線欒枝將軍雖勇,然楚軍勢大,久守必失!西線胥臣將軍重傷,孟明視狼子野心,若絳邑有失,宗廟震動,悔之晚矣!不如暫避楚鋒,遣使與楚媾和,哪怕承認其在鄭國的部分特權,先回師解決秦患為上啊!”一位老大夫涕淚俱下地陳情。
這番言論引起了不少附和之聲。連續的戰事確實讓晉國國力消耗巨大,兩線作戰的壓力讓所有人都感到窒息。
“荒謬!”狐偃霍然起身,盡管年邁,聲音卻如同洪鐘,“與楚媾和?無異于與虎謀皮!斗椒氣焰正盛,殺我使者,懸首轅門,此等奇恥大辱,豈能忍讓?一旦議和,便是示弱,中原諸侯將如何看待我晉國?霸業頃刻崩解!屆時楚人便可從容消化鄭、宋,下一步便是兵臨我晉國城下!西線秦軍不過是疥癬之疾,南線楚軍才是心腹大患!此刻后退,萬劫不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趙衰也支持狐偃:“狐偃大夫所言極是。欒枝將軍尚在苦守,說明南線并未崩潰。我晉國根基尚在,豈能未戰先怯?當務之急,是傾盡全力支援南線,同時命令西線殘部,依托城邑堅守,拖延秦軍。只要南線能挫敗楚軍,西線秦軍自然退去!”
晉襄公端坐于上,年輕的臉上充滿了掙扎。一邊是現實的危局和部分臣子的退縮建議,一邊是狐偃、趙衰等托孤重臣的堅持和霸業的尊嚴。他想起父親晉文公流亡十九年的艱辛,想起城濮之戰的輝煌,想起先軫的忠勇……一股血氣涌上心頭。
他猛地站起,目光掃過群臣,聲音斬釘截鐵:“寡人意決!晉國,絕不媾和!先軫將軍血未干,胥臣將軍傷未愈,無數將士正在浴血奮戰!寡人若此時言和,有何面目見先君于地下,有何面目對天下諸侯!傳寡人令:征發國中所有可用之壯丁,籌集所有庫府存糧軍械,火速支援南線欒枝將軍!告訴欒枝,絳都與他同在,晉國與他同在!守得住要守,守不住,也要守!”
國君的決斷,如同一根定海神針,穩定了搖搖欲墜的朝堂。求和的聲音被壓了下去,整個晉國的戰爭機器再次以最高效率開動起來,竭澤而漁般地支援南線。
南線營壘,血戰持續了整整一個上午。晉軍傷亡慘重,多處壘墻破損,但防線依然頑強地屹立著。楚軍同樣付出了巨大代價,尸體堆積如山,士氣開始出現衰竭的跡象。
斗椒焦躁不已,他沒想到晉軍的抵抗如此頑強。久攻不下,士兵疲憊,他不得不下令暫停攻擊,后退重整。
利用這短暫的喘息之機,欒枝迅速巡視各營,安撫傷員,調整部署,修補工事。他看到將士們雖然疲憊不堪,渾身血污,但眼神中依然燃燒著不屈的火焰,心中稍安。
就在這時,一騎快馬從營壘后方飛馳而至,帶來了國君的決斷和援軍即將到來的消息。
欒枝接過詔書,看著上面“晉國與他同在”的字句,眼眶不禁濕潤了。他轉身,對著周圍聚集過來的將領和士兵們,高高舉起詔書,用盡全身力氣喊道:“將士們!國君有令!晉國,絕不媾和!援軍即日便到!我等在此,非為一營一壘,乃是為晉國社稷,為中原安危!今日,便讓楚人見識我晉國男兒的血性!人在壘在!”
“人在壘在!”
“人在壘在!”
……
殘存的晉軍將士爆發出震天的怒吼,疲憊一掃而空,士氣重新高漲起來。這消息如同強心劑,注入了每個浴血奮戰的士兵心中。
與此同時,楚軍后方的令尹子文,也接到了前線攻擊受挫、傷亡慘重的戰報。他并未感到意外,反而對斗椒的莽撞更加不滿。更讓他警惕的是,斥候報告,晉國境內有大規模兵員調動跡象,似乎正在向南線增兵。
子文撫摸著斑白的胡須,望著北方晉國營壘的方向,喃喃道:“欒枝……真乃磐石也。晉人氣數未盡……斗椒若再強攻,只怕要撞得頭破血流了。”一個撤軍的念頭,在他心中愈發清晰。他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和理由,來結束這場看似已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戰爭。
南線的戰局,在經歷了最殘酷的考驗后,因為晉襄公的堅定決策和即將到來的援軍,出現了微弱的轉機。而楚軍內部,主帥與先鋒之間的裂痕,也因戰事的膠著而進一步擴大。下午的戰斗,將走向何方?晉國的磐石,能否最終抵擋住楚國的怒濤?懸念,留給了即將到來的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