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缺則持不同意見:“吳國鋒芒正盛,夫差志驕意滿,其與齊國交鋒,無論勝敗,必損實力。我晉國何必此時與之硬碰?不若坐山觀虎斗,待其兩敗俱傷,再收漁利。當務之急,仍是穩固內部,防范楚國。”
趙朔權衡再三,采取了折中策略:“命東部邊境守軍加強戒備,另派使者前往魯、衛,重申盟好,靜觀其變。若吳軍真能重創齊國……于我晉國,亦非壞事。”他的策略,更多是維護晉國現有利益,而非積極進取。
楚國,鄀都。楚莊王聞訊,眼中精光閃爍。
“好一個夫差!果然志大才疏!”他對著心腹笑道,“舍勾踐而伐齊,無異于縱虎歸山,授人以柄!此乃上天助我楚國東進之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大王之意是……”
“傳令下去,”楚莊王收斂笑容,正色道,“水師加緊操練,陸軍向東部邊境秘密集結。但切記,不可輕動。要等,等吳國與齊國打得難解難分,等越國在背后狠狠捅上一刀!那時,才是我楚國兵出江淮,收復失地,甚至……飲馬大江之時!”
他走到巨大的地圖前,手指劃過吳國廣袤的土地,野心昭然若揭。吳國的北伐,在楚莊王眼中,已成了一場為他做嫁衣的鬧劇。
在越國緊鑼密鼓備戰之際,勾踐做出了一件令舉國震驚,也讓文種、范蠡為之動容的事情。
這一日,他召集了所有參與新軍編練的“習流”之士以及部分朝臣,來到了宗廟之前的廣場上。廣場中央,架起了一口巨大的銅鼎,鼎下烈火熊熊。
勾踐站在鼎前,依舊穿著粗布麻衣,神情肅穆。他掃視著下方一張張年輕而充滿決絕的面孔,緩緩開口,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諸位!吳人欺我辱我,殺我父兄,掠我財富,此仇不共戴天!然吳國強,越國弱,此乃現實。欲報此仇,非以常法,需行非常之事,有必死之心!”
他頓了頓,猛地抽出腰間佩劍,左手抓住自己額前垂下的長發。
“今日,孤在此,斷發明志!”話音未落,劍光一閃,一綹黑發已被他齊根割斷!
“自今日起,孤與所有‘習流’將士,紋身斷發,摒棄華飾,入水與蛟龍斗,入山與虎兕搏!以此身,此志,昭告天地祖宗:不復國仇,不雪國恥,孤,勾踐,永如此發,斷而不續!”
說著,他將那綹斷發投入熊熊烈火之中,發絲瞬間卷曲、焦黑,化為灰燼。
下方寂靜片刻,隨即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吶喊:“愿隨大王!斷發明志!復仇雪恥!!”無數“習流”將士激動地拔出短刀,割斷自己的頭發,更有紋身匠人當場為其刺上越地特有的龍蛇圖騰。
文種與范蠡看著這一幕,心潮澎湃。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形式,更是一種精神的烙印,是將個人與國族命運徹底捆綁的誓約。一支被賦予了如此決絕意志的軍隊,其爆發出的力量,將足以撼動山河。
吳國磨刀霍霍向北,越國斷發紋身礪刃于南。天下的焦點,似乎暫時從中原轉移到了東南。一場決定兩國命運,乃至影響整個天下格局的終極風暴,已在東海之濱,蓄滿了毀滅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