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馬科的猶豫不決,確實耽誤了一些時間,但即使馬科聞訊后,立刻趕來救援,恐怕也是來不及,而且在進軍途中遭遇潰兵,更易被沖破軍陣,導致崩潰。
馬智勇見己方步卒光是阻止這些潰兵,就已顯疲憊之態,他忙大喝:“騎兵備戰,傳令,騎兵整隊,備戰!”
他說著又叫過一個百戶,對他叮嚀道:“韓士臣,你率一百家丁,去馬大帥那邊,聽憑大帥吩咐,若事不可為,定要護著大帥萬全。”
韓士臣才要離去,又被馬智仁一把拽住,只見他瞪著一雙血紅眼睛,說道:“記著,大帥在,我等的眷屬才得平安,就是拼了性命不要,也定護了大帥周全!”
韓士臣目光堅毅的看著馬智勇,重重點頭應允,便轉身離去。
馬智勇望著韓士臣遠去的背影,聲嘶力竭般的吼叫著:“步軍整隊,騎兵下馬結陣,殺光這幫狗雜碎,想要活命的,就給老子殺,殺,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終于,馬科正兵營銳陣的西南北三面,潰兵民夫逐漸消失,放眼望去一片空空蕩蕩。
可是你若注意觀察,可見在拒馬陣后,戰車陣線之前這段空地上,層層疊疊的全是尸體,即使在許多戰車后,明軍盾陣之前的地方,也是同樣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還有一些民夫潰兵,他們并未死沖明軍大陣,而是沿著車陣與盾陣的空隙,向東邊逃去,或是趁著清軍虜騎不備,結隊逃入四野之中。
當然,也有一些人或是被別人壓在身下,或是受傷倒地,總之他們也終于如愿以償的沖進了馬科的軍陣之內。
畢竟都是大明軍馬,雖極力阻止他們沖陣,但對于這些殘存下來的民夫和潰兵們,也并未斬盡殺絕。
然而,清軍的目的確也達成了!
韃子的打算很陰險,那就是驅趕他們沖擊后方軍陣,就算不能一股沖潰,最不濟,也可打擊那邊結陣的明軍士氣。
馬科的正兵營,被近萬的韃賊虜騎三面圍困,尤其是那些個蒙古輕騎,他們在正兵營的南北兩側呼嘯奔跑而過,一副耀武揚威之做派。
此時,除了原先的滿洲八旗正白、鑲白、正黃、鑲黃各旗的甲兵外,在遠處還隱現出許多旌旗,似乎還有清軍不斷向這邊奔來。
只是距離太遠,還看不清他們身上衣甲與旌旗的顏色,一時不得確認是哪一部的韃賊兵馬,不過,依煙塵判斷,至少也在四五千上下。
正白旗旗主睿親王多爾袞策騎在一匹毛色純白的高頭大馬上,望著滾滾向前的滿洲鑲藍旗騎兵,一副意氣風發的樣貌。
他的身旁是滿洲鑲藍旗旗主鄭親王濟爾哈朗,還有正白旗固山額真碧魯珠瑪喇,鑲藍旗固山額真貝勒杜度幾人。
原來這一面清軍伏擊計劃的總指揮是睿親王多爾袞,參與作戰的是正白、鑲白、正黃、鑲黃四旗個一部兵馬,再加兩千余蒙古八旗兵馬。
而鄭親王濟爾哈朗是奉命前來支援的,他啊率領著鑲藍旗五千余騎兵趕來,如此,這一面的韃賊就有一萬一千余精銳。
按著黃臺吉的部署,石門山防線確實是棄子,其只是利用山形險要之勢,以消磨明軍銳氣,就如水手營那邊,未與明軍接戰,便棄營而走,其意也在示敵以弱。
待明軍進兵女兒河南岸之時,已酣戰半日,必定體乏力疲,銳氣不再,那時,韃賊伏兵四起,將其擊潰的同時,還要咬住黏住,使之不得解脫。
原本按計劃濟爾哈朗是屬于機動兵力,視戰場情況而支援各處,可虜酋黃臺吉見多爾袞這邊竟如此順利,才一接戰便擊潰明軍一部。
這才急急命濟爾哈朗迅速出擊,以求在這一面擴大戰果,一鼓而潰攻來的明軍,好重新奪回石門山,甚至是進兵至松山城下,將明軍主力牽制住,使之不得顧及別處。
他們駐馬在一處高地上,望著在潰兵的沖擊下已然狼狽不堪明軍大陣,正白旗固山額真碧魯珠瑪喇,哈哈大笑著說道:“這些尼堪,真就是不堪一擊!”
濟爾哈朗則一臉謹慎地說道:“珠瑪喇,不可輕敵。據報此番順利擊潰明軍,全賴其陣后民夫丁壯炸營,才引致全師潰散。
此乃天助,實是天佑我大清,以我大清勇士之兇猛強悍,再加天公相助,一舉擊潰南軍主力,或離我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