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天助,實是天佑我大清,以我大清勇士之兇猛強悍,再加天公相助,一舉擊潰南軍主力,或離我不遠矣。”
他言道此處,突然停頓下來,轉首一臉鄭重的看著珠瑪喇和杜度,又道:“然古人講過,驕兵必敗,我大清對戰南軍,雖多有勝績,亦不可因此而驕狂。
若是論起丁口與錢糧出產,我大清不如南國之處多矣,而今幸賴皇上多福,運籌帷幄,先后平定蒙古與朝鮮,去了掣肘之患,這才能騰出手腳,專一對付南國。
且每次入明征戰,都是斬獲極豐,大大緩解我國內所需,使我大清呈現出蒸蒸日上之勢,正是如此,我等才更需殫精竭慮,不使皇上之努力,付之東流。
況南國又并非全是庸才,就如此刻坐鎮遼東的洪承疇,便不簡單,再有那個吳三桂,也是少年英才,皇上就對他頗為賞識。
更何況,還有那個宣府的張誠,我大清國武英郡王便殞命與他手,今又斬我固山額真一員,可見也非善于之輩,若是遇到此賊,還需小心謹慎才是。”
固山額真珠瑪喇似乎還有些不服氣,他開口道:“鄭親王素來持重,也因此而頗為陛下所喜??山袢罩?,怕是有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之嫌吧!”
杜度在一旁插嘴道:“鄭親王所言極是,南軍雖不足慮,但我等也不可小視之,兵法有云:輕敵之心不可有。
這豈是長他人志氣!”
珠瑪喇只是咧嘴笑了笑,并不曾還嘴。
其實在私下底,他也認為濟爾哈朗所說不無道理,若明軍稍微可戰一些,己方的攻勢,定必不會如此順利。
可他作為多爾袞的旗中固山額真,自不能讓濟爾哈朗全搶了風頭去,故而才有這番話語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果然,多爾袞這時就說話了:“鄭親王,觀明軍陣勢,固難久持,只是不知其援軍何時才會到來?!?/p>
幾人策騎觀瞧,看前邊的山海鎮明軍大陣,在潰兵們的沖擊下已是岌岌可危,卻仍是在苦苦支持。
己方的鐵騎就在其陣前結隊,虎視眈眈,而輕騎則分散在南北兩側,往來游蕩,似乎已將其拿捏得死死地,隨時可以一鼓擊破。
濟爾哈朗一副胸有成竹之態,他面含笑容說道:“馬科前時不還與我書信往還,頗有靠攏之意,我等是否不要逼之太急,以后或有大用?”
對此,多爾袞也是有些猶豫不決,眼下若是全力一擊,一鼓而潰山海鎮軍馬,并非什么難事,然作為清國核心高層的他們,都知馬科與黃臺吉書信往還之事。
濟爾哈朗搖了搖頭,笑著說道:“睿親王,是想拿馬科作祖大壽來用了喲?”
他接著又有些遲疑地繼續道:“咱們在遼東這地兒,同南軍打了這多年,他們那些個軍將,可不是肯舍身救人的種。
且馬科的分量,也比不得錦州城和祖大壽???”
多爾袞也不言語,他眼珠飛轉,似在思考著什么,片刻后,才淡淡說道:“阿濟格尼堪不是來報,南軍攻打甚急,石門山隨時有被攻破的可能???”
他轉頭看向濟爾哈朗,嘴角一挑,臉上邪魅的一笑,雙眼精光四射,道:“就算他等不救馬科,難道還會在東西石門止步不前,他們洪總督的軍令,可敢違抗?
密云那個唐通,不是已過了水手營,咱們以逸待勞,他們饑疲勞頓之軍,就是來得再多,無非也是給我等添菜罷了。”
“哈哈哈……”
此時,一波波的清騎不斷往前奔去,在馬科的銳陣前整隊列陣,而那些蒙古輕騎則在兩翼,不斷向馬科營內射去一波波箭雨。
這些北虜騎士,盡皆善于騎射的蒙古牧民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