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流又十分隱喻的說法是,趙家把北方鄰居大燕國的形意門形容為可以大補的燕窩,隨時都想吞下。
這其實是訛傳了,真正想吞下燕窩的是魏主和趙國皇帝。
燕韓兩國一北一南,與魏趙兩國都不親近,卻都是大周國最緊密的盟友,自然也成了魏趙兩國恨不得生而啖之的燕窩。
這些軍國大事,對很多武林同道來說寡淡的緊,可是再如何寡淡也不能擺在臺面上胡說八道。
本屆天榜挑戰(zhàn)賽的東道主共有三家,以趙家的太極門為主,魏國白家的玉陽門、宋國宋家的古武太一門為輔。
據(jù)傳下一屆的東道主將按照進入天榜百名以內的人數(shù)界定,人數(shù)最多的門派便是東道主。
此番,趙家對列國最重要的三十個大門派,一共撒出去了九百份挑戰(zhàn)名額,意味著天榜百名內的高手可能會面臨多場挑戰(zhàn)。
排名越是靠后者,被挑戰(zhàn)的次數(shù)可能會越多,壓力也就越大。
所以此番賽制有一項規(guī)則,每個挑戰(zhàn)者只有一次挑戰(zhàn)權,而每個被挑戰(zhàn)者一天之內最多接受三場挑戰(zhàn),多出來的場次往下一日順延,以確保被挑戰(zhàn)者可以得到充分休息。
因此擂臺賽的賽事一共安排了五天,當然,也有極個別接受挑戰(zhàn)的水貨,一場就被拉下馬,那是他自己實力不濟,活該。
因為是首屆賽事,為了壯聲威,趙家與白、宋兩家聯(lián)名,向修行界的幾大隱世宗門發(fā)出了觀禮的邀請。
據(jù)說,屆時真會有仙師到場觀摩。
這則消息對很多武林人士來說都不是什么好事,武道一途與修行界本就格格不入,也不在一個層級,甚至是對立仇視的。
遠的不論,就拿十年前先后死去的三位武尊強者來說,至少有兩位死于修行者之手,這是有實證的。
另一位雖沒有什么實證,但死因多半也與修行者脫不了干系。
而對于修行者來說,壓根看不上凡生世界,自然也看不上誕生于凡人中的武道一途。
畢竟,千年、萬年以來的漫長歲月里,凡生以及凡生政權都是修行界的附庸,區(qū)別在于,他們屬于哪個修行宗門的勢力范圍。
僅此而已。
于是有人說,修行者大多也來自于凡人,這話聽上去貌似沒錯,可是他們沒有想過,為什么有的人能修行,而有的人不能。
關鍵便在于資質,在于有沒有踏上修行大道所必備的靈根。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倘若沒有,就算是帝王的子嗣也無法跨入修行那扇大門,這就是區(qū)別,非常清晰。
所以修行界認為,那些擁有修行資質的人,天注定,與絕大多數(shù)凡人有本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