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封建王朝都是重農抑商,江明前世的歷史就是這樣!
明面上的理由是,商人重利不重義,根本不產出社會價值,只是在貿易過程中剝削價值,以寄生為活。
如果人人都經商,那豈不是都不務正業?
也有人因為這一點,埋怨老祖宗迂腐,不懂得發展商業文明。
若是早點發展商業文明,說不定早早的就能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走在全世界的最前頭。
但這么想,其實是疏忽了一個底層邏輯。
老祖宗之所以這么選擇,那都是有血和淚的教訓的。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定要夯實自己的最基礎的東西,那就是糧食和士兵!
這兩個基本點滿足了以后,再談其他
如果只是為了商業文明,或者經濟發展,讓這兩個根基有所動搖,那人家輕而易舉就能擊垮你!
就像一個大廈,蓋得再漂亮,再華麗,失去了承重梁隨便踹一腳它立刻就倒了!
所以,歷史的真相不是簡單的“重農抑商”那么簡單,而是除了農以外,其他都得靠邊站
但是在江明穿越來的這個時代。
正處于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期
很多國家該挨得毒打還沒有形成深刻的歷史教訓。
就像吳國和楚國,現在國內還有很多的奴隸,以及人殉制度,加上本來吳國就物產豐富,稻米供應量很足,并沒有深刻的意識到‘農業一招致死’的危險性。
江明在實行了金本位的貨幣制度后,表面上看,是規范了全天下的貨幣種類,加快了商品的流通,避免經濟上的無效內耗。
但實際上,也是牢牢的固定住了列國的經濟命脈。
因為金幣這種東西,你想仿制,就必須得有黃金,不然別人不認你!
而金子物以稀為貴,有著不可提替代穩定市場價格的作用。
江明通過“金本位”,牢牢的將調動全天下物資的能力,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有的時候,你光是靠武力,是不靠譜的,過去攻打人家的國家,讓人家把什么東西叫出來,這不但成本高,而且缺乏穩定性!
但掌握了經濟命脈,拿捏住了人性,對方就會乖乖的把你想要的東西交出來!
握好了錢袋子以后,江明就開始鼓吹吳國的各種東西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