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粗布麻衣,卻有九成新,補丁上的布料,也是嶄新的。
她低估了姜家村的貧窮。
七八個婦人將她圍在中間,嘰嘰喳喳的,熱情中帶著八卦。
“小姑娘,你家是哪個村的?上河村還是下河村…”
細數(shù)了一遍路上可能經(jīng)過的村子,雙眼放光。
“閨女,你許人家了沒有?今年多大?我娘家侄子長的人高馬大,相貌堂堂…”
“拉倒吧,就你那娘家侄子,臉黑的跟鍋底似的,配不上這閨女,我遠房親戚家在鎮(zhèn)上做生意,家境殷實…”
話音未落,被剛才那個要許配娘家侄子的夫人打斷。
“你那遠房親戚兒子是個傻子吧。”
(請)
n
回村
轉而看向姜挽月:“閨女,那家就是個火坑,給再多聘禮咱都不能嫁。”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姜挽月滿頭黑線。
她張了張嘴,剛要說什么,旁邊就傳來姜大柱的粗獷的聲音。
“干啥呢,你們幾個老婦別把三丫給嚇壞了,都一邊去。”
轉頭看向姜挽月:“三丫過來,跟叔坐一塊。”
一邊說話,一邊駕著牛車往前趕路。
“三丫?哪家的三丫,真是你家親戚?”
“嘿嘿嘿,你們看看她長的像誰?”
眾人仔細看了看,全都搖搖頭。
“是姜大河家的三閨女回來了。”
一聽到是姜大河家的,幾個婦人都驚奇的看著她。
“是了,這丫頭和柳嫂子年輕那會兒長的好像。”
柳氏剛被賣進姜家村的時候,也是出名的漂亮,可惜常年勞作讓她皮膚粗糙,滿臉皺紋,眼睛也看不清了。
明明才四十歲,卻猶如行將朽木的老嫗。
完全沒有當年俏麗的模樣。
不得不罵一句老姜家不做人嘞。
眾人東一句西一句,很是好奇姜挽月為啥回來了,卻沒有人再提一次說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