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罪就不必了。”張帆終于開了口,語氣平淡得像在談論天氣,“人是我殺的,錯不在他。他只是不夠聰明。”
趙景直起身,他沒有因這句話而動怒。
“先生快人快語。”他點頭,“孤今日來,不為招安,不為交易。”
“孤只為一件事。”趙景一字一句,“請先生,擔任我夏國‘守護者’。”
又是這三個字。
張帆像是聽到了什么笑話。
“守護者?”他重復了一遍,帶著一絲玩味,“守護你們的王權?守護你們的萬里江山?”
“不。”趙景搖頭,“守護萬民。”
“萬民?”張帆反問,“夏國有多少人?千萬?億?他們的死活,與我何干?”
這句話,和對李思源說的一模一樣。
但趙景的回答,卻和李思源不同。
“與先生或許無干。”趙景說,“但與這片土地有關。先生也在此處,蓬萊若至,玉石俱焚,先生的這方天地,亦不能幸免。”
“孤知道,先生不在乎夏國,不在乎趙氏的江山。但先生總該在乎腳下的這片土地,在乎身邊的人。”
“我們有共同的敵人。這,是合作的基礎。”
這位太子,比李思源要聰明得多。他沒有談虛無縹緲的家國大義,也沒有用高官厚祿去誘惑。
他只談最現實的利害。
張帆沉默了片刻。
他看著身邊的朱淋清,看著柳乘風和樓主,又看了一眼遠處那片死寂與生機并存的山谷。
趙景的話,說對了一半。
他的確不在乎萬民,但他不能不在乎這片他賴以存身的根基。夏國如果亂了,崩潰了,對他前往蓬萊的計劃,百害而無一利。
他需要一個穩定的后方,一個能不斷為他提供資源的機器。
“好。”
張帆緩緩點頭,吐出一個字。
趙景的臉上,抑制不住地露出一絲喜色。他身后的老者們,也都明顯松弛下來。李思源更是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臉上有了些許活氣。
他們都以為,事情成了。
“我答應。”張帆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