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華年瞧得好笑不已。
為讓他放下戒心,自己也去休息會兒,特意拿出了很多沈重山那些暗樁都沒查到的東西。
一些曲華年從出嫁,直到攝政王府遇難期間,她與攝政王府眾人來往的書信。
有攝政王和王妃的,也有嬈娘父母的。
也就是說,那些暗樁查到的東西,真假參半,都是些曲華年和溫賡想讓別人知道的東西。
出嫁多年再沒回過攝政王府是真。
但從此斷了往來卻是假。
幾乎沒多少人知道,曲華年出嫁后不回長安,最初其實是為了丈夫。
心甘情愿的那種。
寒門出生的溫賡,年輕時候自尊心極強,最受不得的,就是旁人說他是靠妻子娘家之勢入仕。
所以在一些同屆進士,費盡心思想留在長安為官時,他一門心思想外放。
但對于許多了解內(nèi)幕的官家子弟來說,外放卻是個肥差。
不管放到富庶之地,還是貧瘠之地,只要任滿三年或六年,他日再回長安,都是有績可查的。
對于新入仕途的新人來說,無疑是為日后在官場穩(wěn)步高升,打下一個非常穩(wěn)固的基石。
是以,當(dāng)年許多榜上有名的進士,甚至是前三甲,都在暗暗爭奪富庶之地的外放位置。
其中不乏王侯將相之子。
溫賡寒門出身,與那些人爭,他就算擠破腦袋爭到了,也絕對爭不到什么好去處。
所以在曲華年去求幾位堂兄幫忙時,他假裝不知,直到得到了一個富庶之地的外放名額后,被人背后議論了兩句,面子上掛不住,便覺得是攝政王府多事。
既要又不要。
這也是當(dāng)年攝政王妃為何說他假清高,配不上她精心養(yǎng)大的姑娘的原因。
而去到外放之地后,溫賡擔(dān)心妻子再與攝政王府往來,日后自己哪怕做出實干成績,也會被人背后議論是靠攝政王府的關(guān)系。
他太害怕自己的能力被否決,所以也的確一度不許曲華年回長安。
那時還算新婚燕爾,溫家二老又待曲華年還算不錯,苦苦哀求之下,為了丈夫那廉價的自尊心,也就忍著沒有再回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