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陣風最終還是落了下來,溫柔地吻過村口每一片被陽光曬得卷曲的草葉。
蘇璃正在灶前攪動著鍋里的小米粥,咕嘟咕嘟的聲響,是這個清晨最安穩的心跳。
院墻外,村里那群最閑不住的半大孩子正圍坐一圈,嘰嘰喳喳的聲音,像一群剛學會飛的麻雀。
“不對不對!我爹說了,林爺爺是化作了風,你們沒感覺嗎?現在吹的風,都帶著他身上的草藥味兒!”一個虎頭虎腦的男孩站得筆直,說得斬釘截鐵。
“才不是!”另一個梳著羊角辮的女孩不服氣地反駁,“我奶奶說,林爺爺是被天上的彩虹橋接走了!那天傍晚的霞光,就是天神下來接他的路!”
這些與真相早已相去甚遠的故事,在孩子們純真的想象里,比真實更加絢爛。
蘇璃沒有出聲糾正,她只是微微一笑,眼底的波光比鍋里的米粥還要溫潤。
她知道,林塵若是聽見,也只會捻著胡須,笑呵呵地說一句“有趣”。
粥熬好了,她盛出滿滿一碗,米油豐厚,香氣四溢。
她端著碗,沒有走向飯堂,而是穿過小院,將那碗熱粥輕輕放在院中那張粗糙的石桌上。
熱氣氤氳,模糊了她低垂的眉眼。
“你最愛這一口?!彼p聲呢喃,像是在對空氣說話,又像是在對某個看不見的歸人傾訴。
次日清晨,天光乍破。
蘇璃推開門,第一眼便投向那張石桌。
碗,已經空了,像是被什么東西細細舔舐過,干凈得仿佛從未盛過食物。
而在冰冷的石桌邊緣,一圈清亮的露水凝而不散,在晨曦中折射出微光,那形狀,竟像極了一只側耳傾聽的耳廓。
蘇璃走過去,指尖輕輕觸碰那圈冰涼的濕潤。
她忽然明白了,不是風真的帶走了粥,也不是魂魄歸來,而是深藏在心底的記憶,終于在這日復一日的思念中,學會了如何自己回溫。
與此同時,村子中央那座被稱為“開口臺”的土臺上,另一場爭執正在上演。
這次的主角,是那個曾以一己之力撼動天地的岳山。
“岳山將軍能一拳打碎一座山!”一個剛換牙的男孩揮舞著小拳頭,臉漲得通紅。
“你胡說!”另一個瘦高個兒的孩子立刻頂了回去,“我爺爺見過他!他就喜歡一個人坐在大樹底下發呆,跟村頭的王大爺沒什么兩樣!”
英雄還是凡人?
神話還是日常?
孩子們爭得不可開交。
正當此時,一個扎著雙髻的小女孩,蘇璃和林塵的女兒念念,不知從哪里抱來了一大塊濕潤的黃泥。
她不參與評斷,只是默默地將泥團分成兩份,遞給了爭執最兇的兩個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