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刀槍器械:演練指定刀法、槍術,并由考官檢驗實戰對攻能力,重實用而非花法。
4。力量:掇石(舉重石)、舞動重兵器(如大刀)等。
此階段旨在選拔武藝精湛、有實戰潛力者。預計再淘汰半數,留下約千人進入最終階段。”
孫傳庭補充道:“陛下,此階段可邀請京營、御馬監中善射、善搏之勇士擔任副考,務必公正。”
“準。”朱嘯點頭,“傳統武藝不可丟,尤其基層軍官,仍需身先士卒。”
第三階段:新式科目綜合考核與策論答辯。
王在晉語氣加重:“此乃本次武舉之核心與革新所在!于十月初九至十五進行。通過前兩階段之千余名精英,將接受全新考核:
1。兵法韜略筆試:并非默寫武經七書,而是提供想定戰場情境(如山地遭遇戰、城池攻防、叢林掃蕩、海上遭遇),由考生現場撰寫應對策略。重在考校其臨機決斷、戰術思維能力。
2。算術與測繪:考核基本算術能力(計算糧草、彈藥消耗、部隊行軍速度與時間)。測繪則考校其識圖、繪圖、乃至簡易沙盤堆制能力。此為參謀、后勤及指揮基層部隊之基礎。
3。地理水文常識:筆試與口試結合,考校其對大明主要山川地貌、江河海況、氣候特點之了解。尤其對于志愿加入海軍者,此科權重需加大。
4。新式火器操作與原理(由工部與天工院協助):并非要求人人成為神炮手,但需考核其對燧發火銃、野戰炮、艦炮的基本操作流程、保養常識、乃至簡易故障排除之了解。重在考校其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技術之能力與態度。
5。策論:題目由陛下欽定,或關乎邊防大局(如如何鞏固樂浪省防務)、或關乎軍制改革(如如何練新軍)、或關乎海軍戰略(如如何應對西夷艦船)。要求考生暢所欲言,不拘泥于圣賢書,重在實際見解與戰略眼光。”
宋應星聽到此處,插言道:“陛下,天工院可提供最新式的燧發銃、六磅野戰炮乃至艦炮模型用于考核,并可派遣精通原理之匠師協助評分。”
俞咨皋此時顯得尤為激動,他站起身,聲音帶著一絲難以抑制的興奮與自豪:“陛下!此階段方顯此次武舉之真義!尤其是對于志愿海軍的考生,臣建議可增加額外選項考核:
?航海基礎:辨識星圖、羅盤使用、海圖判讀、潮汐推算。
?艦船操控基礎:雖無實艦,但可于模擬舵臺考核其舵感與下達基本舵令之能力。
?旗語與信號:海軍通訊之基礎。
而且,陛下,”俞咨皋語氣一轉,透露出一個重要的信息,“帝國海軍軍官學堂自天啟八年秘密創辦以來,已歷六載寒暑!首批一百名學員,乃是從各水師、沿海良家子及通曉算術地理之學子中,千挑萬選,歷經嚴格淘汰,方得以留存至今。他們系統學習了六年,精通航海、炮術、艦船操控、海戰戰術、乃至西夷語言!如今,這批學員即將于年底學成出師!此次武舉中,他們中的佼佼者亦可參與部分科目的示范或輔助考評工作,讓天下英才見識一下,什么才是陛下所需要的專業海軍軍官!此部分武舉中表現優異者,可直接推薦進入帝國海軍軍官學堂深造,與這些學長一同,成為我大明海軍未來的脊梁!”
俞咨皋這番話,無疑埋下了一個重要的鉤子:一支經過六年嚴格系統訓練、完全新式的海軍軍官團,已經成型,即將登上歷史舞臺。這將極大改變海軍的面貌和戰斗力。
朱嘯眼中露出極度贊賞之色:“俞卿所慮甚周!好!六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朕對這百名學子寄予厚望!此次武舉,正可讓他們嶄露頭角,也讓世人看看,專業海軍為何物!此議甚好,當納入章程!”
王在晉總結道:“第三階段結束后,將由兵部、五軍都督府(象征性)、翰林院(負責策論評閱)、天工院、海軍衙門共同組成總裁審官團,綜合三輪成績,尤其看重策論與新式科目之表現,最終評定排名。優勝者,分為三甲:
?武進士及第(約取五十人):首名為武狀元,授從三品參將銜;次名武榜眼、三名武探花,授正四品都司銜;其余武進士,授從四品守備或正五品千總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