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辯持續了整整一日。皇帝與重臣們始終凝神靜聽,偶爾交頭接耳,或頷首,或皺眉,或沉思。楊文岳與徐胤爵在西南策略上的不謀而合與相互補充,尤其給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評閱定榜·圣心獨斷
答辯結束后,真正的最終評閱開始了。
由兵部尚書王在晉牽頭,內閣、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天工院、海軍衙門派出精干人員,組成龐大的閱卷團。他們封閉于校場旁臨時征用的官署內,依據極為詳細的評分標準,對每位考生前三個階段所有項目的成績進行復核、加權、匯總。
評閱過程極其嚴謹、公正。每份試卷、每項成績都需多人交叉審核,防止錯漏與偏私。龍鱗衛與內廠人員全程監控,確保過程絕無舞弊。
綜合評定的結果,逐漸清晰:
?海軍軍官學堂學員集團(趙承霄、錢知晏、孫景和、李昭言、周硯辭等)憑借在兵法策論、地理算術、新器操作乃至策論答辯等新式科目上的壓倒性優勢和高分,即便傳統武藝成績多為中上(錢知晏等個別優異),其總分依然遙遙領先,牢牢占據了前列位置!他們代表的新式軍事教育成果,得到了最直觀的體現。
?楊文岳憑借其文武全才、各項均衡且皆優異的表現,尤其是策論(含西南方略)和兵法的極高分數,總分穩居最前列,與海軍頂尖學員不相上下。
?徐胤爵等少數見識廣博、策略老到的勛貴子弟,憑借出色的策論答辯(如西南策略)和良好的傳統武藝基礎,總分也成功躋身前五十名,令人側目。
?張獻忠、高杰、李過等人,則在傳統武藝、體能、個人勇武上獲得了驚人的高分,尤其在擂臺和技勇上幾乎滿分。但他們在新式科目上的劣勢也十分明顯,尤其是算術、測繪等,嚴重拖累了總分。最終,他們的排名未能進入最頂尖的少數幾人行列,但憑借超強的單項優勢,依然穩穩居于前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優異位置,其鮮明的個人特色和極強的實戰能力,給所有閱卷官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他藩王之后(朱常汐、朱由樺、朱華堞)也因各自特點,排名居于中上游。
?大量寒門子弟和純粹武夫,雖有勇力,但因新式科目得分過低,排名大幅下滑,許多人甚至跌出了前三百名。現實的殘酷,在最終排名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最終的前十名名單及總排名榜,被連夜呈報至皇帝朱嘯的御案前。
乾清宮西暖閣,燈火通明。皇帝朱嘯仔細審閱著這份凝聚了半月心血、關乎帝國軍事未來的人才榜單,目光銳利。
他看到趙承霄、錢知晏等海軍學員的名字高居榜首,微微頷首:“新學之才,果不負朕望。”
看到楊文岳的名字緊隨其后,尤其注意到其西南策論的評語,贊道:“允文允武,深謀遠慮,國士之姿。”
看到徐胤爵的名字也位列前茅,沉吟片刻:“勛貴之中,亦有翹楚,難得。”
看到張獻忠、高杰、李過的名字雖不在最前,但單項成績極其耀眼,沉吟道:“鋒銳之刃,陷陣之虎,皆不可多得。”
他提起朱筆,在名單上做了些許微調,主要是對個別爭議較大或特色極其鮮明者的位置進行了最終裁定。
“便如此吧。”皇帝放下朱筆,對侍立一旁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道:“明晨,于皇極殿前廣場,舉行傳臚大典,昭告天下!”
“奴婢遵旨!”
皇極殿傳臚,乃是文科進士的殊榮。如今,皇帝特旨用于武舉鼎甲,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最終的名次已然落定。一場席卷天下的武舉恩科,即將迎來它的最高潮。所有人的命運,都將在那座象征著至高皇權的宮殿前,被最終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