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皇帝的目光卻越過前排的重臣,投向了科道官員隊列中靠后的一個位置——那里站著的是品級不高卻至關重要的戶部官員。
“戶部陜西清吏司員外郎,陳寶玉!”皇帝的聲音清晰地傳遍大殿。
“陳寶玉?”不少官員聞言,先是一怔,隨即恍然。許多人都想起數年前南京特科那位被陛下親賜姓名、譽為‘如寶似玉’的寒門狀元!他憑借精通算術、查賬如神、為人剛正不阿,已從最初的戶部主事(從六品)升遷至戶部陜西清吏司員外郎(從五品),在部中以其“鐵算盤”、“鬼見愁”的名聲而小有名氣。
只見一位身著青色白鷴補子從五品官袍、年紀雖輕卻面容沉靜、目光銳利如炬的官員,聞聲深吸一口氣,穩步出列,步履沉穩地走到丹陛之下,撩袍跪倒,聲音清朗而鎮定,不見絲毫慌亂:
“微臣陳寶玉,叩見陛下!”
朱嘯看著跪在下面的年輕人,目光中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贊賞與回憶。
“陳寶玉,抬起頭來。”
陳寶玉依言抬頭,目光平靜地迎向皇帝,不卑不亢。
“朕還記得,當年南京特科,朕親臨金陵,主持殿試。”皇帝的聲音放緩,仿佛在敘述一件重要的往事,“當時朕出了一道策論——‘論吏治清廉與強國之本’。”
“數百考生,或引經據典,或空談道德…唯有一人,其文質樸無華,卻針砭時弊,直指要害!所言防貪、懲貪、查賬、審計之策,條條切合實際,直如老吏斷案,毫無書生迂闊之氣!朕,當時便親賜你名——寶玉!望你如璞玉蒙塵,終現光華!為朕,為大明,琢玉成器,光耀社稷!”
“你入京后,在戶部觀政,由主事升至員外郎,所上關于清厘太倉、各鎮糧餉賬目、嚴防貪冒之奏疏,朕都看過。條理清晰,洞察入微,所揪出的幾處錢糧紕漏,皆證據確鑿。是塊…能辦實事的好材料!今日,朕欲將此千斤重擔,交于你手,你可敢接?”
陳寶玉眼中閃爍著激動、感佩與無比堅定的光芒,朗聲應道,聲音在大殿中回蕩:“陛下知遇之恩,賜名之榮,臣刻骨銘心,無日敢忘!臣本寒微,蒙陛下不棄,拔擢于草莽,焉敢不竭盡駑鈍以報君父!臣雖才疏學淺,然一顆赤心,滿腔熱血,皆愿報效陛下,報效大明!陛下信重,委以重任,臣…萬死不辭!”
“好!”朱嘯大喝一聲,顯然極為滿意,“即日起,特加恩旨!”皇帝的聲音陡然提高,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決斷:
“擢升戶部陜西清吏司員外郎陳寶玉,臨時加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正三品)!加‘欽差大臣’銜,賜王命旗牌、尚方寶劍!”
“正三品!右副都御史銜!”殿內響起一片低低的驚呼!這是臨時授予的極高官階,足以節制、查辦地方督撫大員!陛下此舉,意在賦予其絕對的權威和震懾力!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領旨,隨即轉身,面向丹陛下,朗聲道:“皇爺有旨:賜欽差大臣王命旗牌、尚方寶劍!”
四名身材魁梧、甲胄鮮明的大漢將軍應聲而出,兩人一組,一人鄭重捧著一柄鎏金鞘、裝飾龍紋、杏黃劍穗的寶劍(尚方劍),另一人捧著一面繡有“如朕親臨”四個泥金大字、周邊環繞金色龍紋的令牌(王命旗牌),步伐鏗鏘地走到王承恩身后站定。整個過程莊嚴肅穆,符合禮制,彰顯皇權浩蕩。
王承恩代表皇帝,從大漢將軍手中接過劍與牌,然后向前兩步,走到跪著的陳寶玉面前,將沉甸甸的尚方劍與金牌遞過。
“陳寶玉,接劍、令牌!”王承恩的聲音尖亮而清晰。
陳寶玉雙手高舉過頂,恭敬地接過那代表無上權柄的劍與牌,感覺手中重若千鈞,那是皇帝的絕對信任與沉甸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