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三十,酉時。
當日頭西沉,最后一縷殘陽為紫禁城的金瓦紅墻鍍上朦朧光邊時,整座皇城仿佛一頭蘇醒的巨龍,驟然點亮了它所有的鱗甲。
"快看!快看!燈籠都亮起來了!"一個稚嫩的童聲在晉王儀仗中響起。朱求福趴在馬車窗邊,小手指著遠處逐漸亮起的宮燈,興奮地搖晃著身旁兄長的手臂。
朱求桂寵溺地揉了揉弟弟的腦袋:"福兒乖,待會進了宮,可不能再這般大呼小叫。"
晉王妃細心地為幼子整理著衣冠,柔聲道:"聽你大哥的話,皇宮不比家里,規矩多著呢。"
這時,楚王的車駕從旁經過。楚王朱華奎掀開車簾,朗聲笑道:"晉王兄,今日這排場,可比昨日的天工院還要氣派啊!"
晉王朱敏淳微微頷首:"陛下圣明,自然是要讓天下見識我大明的盛世氣象。"
"那是自然!"楚王世子朱英耀在另一輛馬車上接口,"聽說今晚的宴席,光祿寺準備了三個月,連南海的魚翅、遼東的熊掌都運來了!"
眾人說笑間,車隊已至午門。只見無數盞宮燈、牛角燈、琉璃燈次第燃起,從午門開始,沿著漫長的御道,經過金水橋,直達巍峨的皇極殿,形成一條璀璨奪目的光明之路。
"我的天爺!"福王朱常洵剛下馬車,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目瞪口呆,"這得費多少燈油啊!"
他身旁的寵妃連忙低聲道:"王爺慎言!這可是皇宮大內!"
皇極殿內,更是金碧輝煌。高達數丈的朱漆殿門盡數洞開,殿內數十根需兩人合抱的蟠龍金柱上,纏繞著精心編織的彩綢與金線繡制的龍紋帷幔。
魯王朱壽宏仰頭望著殿頂藻井中央的軒轅鏡,不禁感嘆:"《周禮》有云: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今日見此軒轅鏡,方知古人誠不我欺。"
周王朱恭枵在一旁接話:"魯王兄博學。不過依小弟看,這殿內燃的沉香,倒是上好的瓊州沉香,有安神定驚之效。"
諸位藩王按品級入座,彼此寒暄。這時,蜀王朱至澍陰沉著臉走進殿內,尋到自己的座位后便一言不發。
楚王見狀,故意高聲問道:"蜀王兄怎么獨自一人?世子呢?"
蜀王冷冷回道:"犬子偶感風寒,在館驛休養。"說完便閉目養神,不再理會眾人。
酉時三刻,靜鞭三響,韶樂聲揚。
"陛下駕到——"
在司禮監太監悠長的唱喏聲中,天啟皇帝朱嘯攜皇后、貴妃、皇子公主升座。今日皇帝身著明黃龍袍,頭戴翼龍冠,顯得格外神采奕奕。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山呼之聲震徹殿宇。
皇帝含笑抬手:"眾卿平身!今日除夕,共慶佳節,不必過于拘禮!"
御座之下,按嚴格的品級爵序,設下了數百張紫檀木嵌螺鈿案幾。最靠近丹陛的,左側是皇室宗親、所有藩王及其家眷,右側則是以首輔袁可立、次輔李邦華為首的內閣閣臣、衛國公張國紀等勛貴,以及六部尚書、皇家銀行行長林墨白等朝廷棟梁。再往后,才是文武重臣、以及來自樂浪省、琉球、安南、漠南蒙古、乃至西域諸國的使節。蟒袍玉帶、仙鶴補子、麒麟公服、斗牛服、各國的特色禮服交織在一起,色彩斑斕,珠光寶氣,構成了一幅萬國來朝、天下歸心的盛世畫卷。
殿角,龐大的宮廷樂班奏響了中和韶樂,莊重典雅的樂聲如同暖流,滌蕩著殿內的寒氣,也撫平著人們心中的忐忑。訓練有素的宮女太監們,身著統一的節日盛裝,步履輕盈,悄無聲息地穿梭于席間,如同訓練有素的工筆畫家,在為這幅巨作添上最后一道色彩。
隨著皇帝一聲令下,盛宴正式開始。
首先呈上的是“山河錦繡”拼盤。用遼東的熊掌(寓意雄霸)、南海的魚翅(寓意有余)、西域的駝峰(寓意祥瑞)、長白山的鹿尾(寓意祿位)等八種頂級珍饈,由御廚巧手拼制成大明的山河地形圖,山川起伏,江河蜿蜒,令人嘆為觀止,不忍下箸。
"妙!妙啊!"楚王朱華奎拍案叫絕,"這熊掌為山,魚翅為河,當真是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