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此乃金玉良言,戰略之要旨!臣定當字字銘記,稟明父王,作為我晉藩開拓之最高方略!”
朱求桂眼中閃爍著興奮與欽佩的光芒,皇帝寥寥數語,便為他勾勒出了一條清晰而穩妥的開拓路徑。
“第三,亦是眼下最實際、最關鍵的障礙,”皇帝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坤輿萬國全圖》前,手指劃過浩瀚的太平洋,落在了北美西海岸,“航路未通,萬事皆空。目前,我大明水師主力正忙于東瀛之平定、駐防及航線維護。
通往北亞美利加,尤其是其東岸的穩定、安全、可供大規模船隊航行的海路,尚未完全探明和有效掌控。
雖有鄭芝龍旗下之零星商船,或依鄭和遺留下來的模糊海圖,曾冒險抵近其西岸,但大規模之移民、軍隊、牲畜、糧種、工匠、乃至后續之物資輸送,需要的是如同通往東瀛、南洋這般成熟、擁有完善中途補給點的黃金航線。
此事,急不得,也勉強不得。朕已密令鄭芝龍、俞咨皋等人,在徹底平定東瀛后,即著手籌備探索向北、向東之新航路,勘測島嶼,建立補給點。
待航路暢通,后勤體系初步建立,才是你晉藩,乃至后續其他藩王,大舉揚帆西渡之時。”
皇帝轉過身,看著凝神靜聽的朱求桂,語氣誠懇而充滿期許:“所以,求桂,回去告訴晉王叔,他的請命,朕,準了!晉藩,可為大明開拓北美之首選藩國,朕寄予厚望!但眼下,仍需耐心等待,并利用這段時間,積極準備,厚積薄發。
你們可在太原,乃至山西全境,暗中招募那些膽大心細、勇于冒險的百姓、精通各類技藝的工匠、通曉農事畜牧的能手,儲備各類物資,深入研究朕賜予的那些海圖與風物志,學習海外生存、筑城、以及與土著打交道之技藝。
龍爪衛的事務,你亦要一如既往,恪盡職守,不可有絲毫懈怠。待時機成熟,航路初通,朕自會下旨,調撥艦船,派遣精干水師護航,助你晉藩,揚帆遠航,直指新陸!”
他再次離席,恭恭敬敬地行三跪九叩大禮,聲音因激動而帶著微微的顫抖:“臣……朱求桂,代父王,代我晉藩全族宗親、將士百姓,叩謝陛下天恩!陛下信重之恩,如山似海;指點迷津之明,如燈如炬!
臣等永世不忘!必當謹遵圣訓,秣馬厲兵,潛心準備,靜候陛下召喚!
臣在此立誓,必竭盡所能,雖肝腦涂地,亦要為我大明,于此新大陸之上,開創一片萬世不移之基業-大明帝國北美藩國!”
“起來吧。”皇帝親手將他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溫言道,“都是一家人,血脈相連,共襄盛舉。好好去做,朕在京師,等著你們的好消息。”
又細致地詢問了龍爪衛近期幾項重要事務的進展,并給予了指示后,皇帝才讓心潮依舊澎湃的朱求桂退下。
暖閣內重歸寂靜。皇帝獨自佇立在巨幅地圖前,夕陽的余暉恰好透過窗欞,為他周身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暈。
他的目光久久凝視著那片代表著北亞美利加的廣袤區域,手指無意識地在上面緩緩移動。
“北美……一片比整個華夏故土還要遼闊的天地……晉藩,只是一個開始,一枚投入靜湖的石子。”
他低聲自語,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復雜而睿智的光芒,“楚王、蜀王……乃至更多有野心、有能力的宗室,他們的目光,遲早會被吸引過去。
將宗室這股龐大的力量引導向海外開拓,既能緩解中原千年以來的人地矛盾,消弭內部權力傾軋的隱患,又能極大擴展帝國的生存空間與資源版圖,將中華文明散播至更廣闊的天地……
這本就是朕深思熟慮、謀劃已久的戰略。晉藩的主動請纓,正是一個完美的契機,一個點燃燎原之火的火星。”
然而,他同樣清楚,海外藩國一旦建立,其與中央的關系,藩國之間的平衡,將是一個比軍事征服更為漫長和復雜的博弈過程。
如何確保這些飛地始終心向中央,如何防止其尾大不掉,這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完善的制度設計。
“路,要一步一步走。棋,要一步一步下。”天啟皇帝嘴角泛起一絲一切盡在掌握的淡然笑意,“至少現在,種子已經播下,且看它如何在這歷史的土壤中,生根發芽吧。未來的世界已經改變,美洲大陸將不再有印第安人大屠殺事件,西方的冒險者,看朕怎么收拾你們”
夕陽沉入西山,最后一線光芒收斂,乾清宮西暖閣內漸漸被暮色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