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輔李邦華緊隨其后,接口道:“袁首輔所言,實乃老成持重之見。陛下,漕運、鹽政,皆是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地。
其中利益關系錯綜復雜,宛若百年老樹之根須。試點推行,確為穩妥之舉,然試點之選,尤需匠心,必要擇那阻力相對最小、基礎相對較好、最易短期內見到成效之處著手,方能為后續全面推廣積攢經驗、樹立榜樣、減少阻礙。臣亦附議袁首輔,淮安、長蘆或可考量。”
徐光啟則是雙眼放光,情緒明顯激動,他尤其對“天工興國”與《開拓條例》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陛下!陛下!此五策實乃強國之基,富民之本!格物致知,實學興邦,正當其時!
《開拓條例》若能妥善施行,不僅可獲取海外無盡之資源,緩解本土人地之壓力,更能將我華夏先進之農工技藝、禮儀文明、圣賢之學,遠播于蠻荒,澤被于萬代,此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偉業!
臣雖年邁,愿親自參與相關細則之擬定,尤其是負責選拔、培訓那些精通農學、水利、測量、醫藥之專門人才,隨開拓隊伍遠行,確保能在新土扎根繁衍!”
兵部尚書王在晉的關注點始終在軍事與安全層面,他沉聲道:“陛下,海防強化,水師擴建,乃開拓海外之根本保障,亦是帝國海疆安泰之基石。然,兵者,兇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蛟龍、福建、臺灣三部水師,各有傳統與側重,需明確其主次職責,科學劃分防區,建立統一高效之協調指揮機制,方能如臂使指,形成合力。
天命軍參與海防守備及內部應急,亦需進行針對性之兩棲作戰與治安維穩訓練,并與專業水師建立緊密之聯絡與配合程序。”
戶部尚書李長庚的指尖輕輕劃過文書上關于開支的部分,臉上卻不見往日的愁容,反而帶著一絲從容:“陛下,諸策皆需巨額投入,此乃必然。然,仰賴陛下圣明,上天庇佑,如今天下風調雨順,工商繁榮,去歲國庫歲入折合銀元已逾兩億之數,而歲出不到兩億,年年皆有結余。目前國庫存銀,折合銀元高達十三億之巨!”
他聲音不禁提高了幾分,帶著自豪,“錢糧之事,陛下無需過度憂慮!然,臣之職責所在,仍需強調,款項需用在刀刃上,預算需精準編制,確保每一枚銀元都能發揮最大效用,并需建立審計監督,嚴防貪墨浪費,確保財政健康,可持續地支持陛下之宏圖大業!”
工部尚書宋應星早已按捺不住,他興奮地搓著手:“陛下!工部必當全力以赴,做陛下新政之馬前卒!無論是漕運所需之新式器械、軌道材料,還是開拓所需之遠洋海船、勘探工具、筑城機械,乃至天工院各項關乎國計民生的研究,臣定當督促屬下及各大官營工坊,精益求精,務求實用、耐用、高效、廉價!必以最新、最好之器物,支撐陛下之開拓大業!”
這時,一直靜聽的衛國公張國紀清了清嗓子:“陛下!此《開拓條例》,實乃點睛之筆!我皇家商會旗下諸多商號、工坊,早已蓄勢待發!
海外市場廣闊,資源豐富,若能打通航路,建立穩固據點,不僅可銷我大明之絲綢、瓷器、茶葉、工業制品,更可獲取本土稀缺之木材、礦產、香料、橡膠等原料,大利可圖!
商會愿積極響應,組織最精干的商隊與工匠,并動員民間資本,共同投身此千古未有之盛事!只是……”
他略一停頓,看向林墨白,“這資金流轉、風險擔保,還需林行長鼎力支持啊!”
皇家銀行行長林墨白捏了捏眉心:“陛下,諸位大人。銀行方面,已做好準備。可為此《開拓條例》專門設立‘海外開拓基金’,提供低息乃至無息的啟動貸款,并開發相應的海上保險、匯兌業務,以降低開拓者的財務風險與資金流轉成本。
國庫充盈,銀根寬松,正是推行此類長期戰略投資的最佳時機。然,臣仍需強調,風險管控不可或缺,每一筆貸款都需嚴格審核開拓計劃之可行性,確保資金安全,避免呆壞賬積累,方能長久支持陛下之戰略。”
朱嘯靜靜地聽著每一位重臣的發言,目光在他們之間流轉,將每個人的關切、建議、支持與顧慮都盡收眼底。
他知道,這些聲音代表著帝國不同方面的利益與智慧,既是阻力,也是助力。待眾人聲音稍歇,他才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力,如同金鐵交鳴:
“諸公所言,皆乃老成謀國、深思熟慮之論,朕心甚慰,亦深受啟發。”
他先肯定了眾人的參與,隨即語氣轉為無比堅定,“然,諸公亦當明見萬里。如今之大明,非前朝暮氣沉沉之象。國庫充盈,歲入頗豐,存銀巨萬,此乃財力之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百姓安居,此乃民心之基;天工院新技術層出不窮,格物之學日新月異,此乃科技之基;蛟龍水師初露鋒芒,天命軍兵強馬壯,此乃武力之基
!四基已固,若仍固步自封,畏葸不前,只知在舊紙堆上修修補補,則今日之盛世,終將如曇花一現,被內部滋生的蠹蟲和外部虎視眈眈的西夷所侵蝕!朕意已決,此五策,必須推行,且要雷厲風行地推行!”
他目光如炬,掃過全場:“袁先生、李先生所慮之阻力,朕深知,亦已有應對之策。吏治革新,便依袁先生之言,自上而下,先從京官及行省督撫考起,樹立標桿,逐步推開。漕運、鹽政試點,亦按李先生之議,聚焦淮安、長蘆,集中力量,務求速效!
徐先生熱心實學與開拓,人才選拔與技術標準制定,便請多費心血。王先生,水師協調與陸軍配合之具體章程,兵部需盡快拿出詳細方案。
李尚書掌度支,需統籌規劃,確保重點領域投入,亦可依林行長與張國公之言,從開拓收益、鹽政革新、商業稅收中開辟新財源,實現良性循環。
宋尚書,工部乃新政之引擎,望爾等能不斷推出利國利民之利器!張國公,商會之動員能力,朕寄予厚望。林行長,金融之活水,乃開拓之血脈,望你精心運作,控風險,促發展!”
天啟皇帝最后總結道:“具體施行細則,便由內閣牽頭,會同相關部院、皇家商會、皇家銀行,根據今日所議,結合實際情況,仔細斟酌,查漏補缺,擬定詳盡周密、可落地執行之章程,再報朕最終御覽裁定。
朕要的,不是四平八穩、面面俱到的空談文章,而是能夠破開迷霧、指引航向、切實推動大明向前邁進的行動綱領!望諸公摒棄門戶之見,擱置爭議,以國事為重,以黎民為念,助朕,完成此番開天辟地之革新大業!”
閣臣與重臣們深知這意味著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啟,紛紛收斂心神,躬身領命,聲音前所未有的整齊與洪亮:“臣等遵旨!必當同心協力,完善方略,助陛下成就萬世不朽之中興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