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原,表現很好,媽媽愛你!”
……
“不好了!不好了!有人跳海了!”那艘載歌載舞的郵輪上音樂隨著尖利的叫喊聲戛然而止,舞者被按下了暫停鍵,世界仿佛一瞬被定格。樊靜在這詭異的寧靜之中起身跑向甲板抓住欄桿向海面四下張望,藍色的大海一片寂靜,仿佛什么都未曾發生。人們聽到消息后都不約而同地涌向甲板,樊靜反方向穿越人群回到客艙,客艙里空無一人,那個如同陰雨一樣的孩子生命永遠地終結在二十八歲。
第90章
莊寧得知童原死訊的那天收到了一封郵遞員送來的長信,發件人是童原,童原在那封信中交代了十五年前那起漁船事故策劃與實施的始末,同時還交代孔美善殺夫一案她才是真正致使童金虎喪生的兇手,兩起時隔十五年的漁船事故通過這份詳盡的資料一舉告破。
兩年之后那個白蠟樹葉鋪滿青石路的深秋,四十歲的樊靜陪同前來青城交流的一群外國師生前往金水海母廟參觀,當地導游一邊為客人聲情并茂地講解,樊靜一邊向同來的外國師生翻譯。莊寧那天恰好陪朋友一起來金水海母廟燒香,她看見樊靜正在向異國游客翻譯金水海母廟的故事,便與朋友跟在隊伍后面靜靜聽了一路。
“金水海母傳說中是掌管金水鎮這片海域的一位海神,大家聽到這里一定以為金水海母是人類肉眼無法看到的神明吧,我現在要鄭重地告訴大家,金水海母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神明,金水海母是曾經實實在在存在于人間的一群女性,她們是一群最小九歲,最大十三歲的金水鎮少年。
大家現在看到車水馬龍的金水鎮是不是覺得這里的旅游業發展相當繁榮,我不得不在這里遺憾地告訴您,金水鎮早在二十年之前遠遠不是現在的模樣,那時的金水鎮荒涼而又閉塞,當地人們的思想遠遠要比當代都市落后數百年。金水鎮極端重男輕女,那里的女孩們當年所過的生活據說還不如現在一些普通家庭里的貓貓狗狗。
她們有一部分還未出生就因為性別為女被從母親腹中打掉,另外一部分雖然得以僥幸出生,雖然受益于九年義務教育制度能夠上學,卻仍舊難以逃脫被父母、親戚乃至全鎮老老少少逼迫出嫁的命運。
她們在金水鎮不是作為人類生活,而是作為一種商品在金水鎮男性手中流通,身為商品的她們婚姻里根本不存在愛情,父母對她們非打即罵,拼命壓低養育成本,丈夫對她們拳腳相向,視她們為生育機器,免費保姆,變相奴隸。
金水鎮的女人們世世代代如此,她們大部分都麻木地活著,她們以為全國的女性皆是如此,直到后來有一部分受到教育的女性有機會見識到金水鎮以外的世界,她們方才明白,原來普天之下不是每個女人都活得像是一輩子圍著石磨打轉的牲口般痛苦。
她們有人抗爭,有人出走,有人尋短見,有人不惜付出下輩子蹲在監獄的代價殺死屢屢施暴的丈夫。然而因為地位低下,力量有限,她們大部分最終還是選擇了和前人一樣隱忍,自顧無暇的她們無力保護自己,更無力保護家中年幼的女兒,她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女兒走向那條自己曾經走過的荊棘之路……
于是那些不被父母保護的金水鎮女孩們就自發地聯結到一起,她們選取了一種很巧妙的方式對那些犯下惡行的金水鎮男人進行了報復。那些女孩當中有一個名字叫做……阿……阿原,阿原利用她自幼積累的豐富船舶維修知識成功地制造了一起海上漁船事故,金水鎮十三名犯下惡行卻未被法律懲戒的男性在那起漁船事故當中全部死去,無一生還。
那些孩子們為了保護自己的母親和她們自身共同編造了金水海母的神話,漁船事故發生之后,鎮上的男人們因為忌憚神明懲戒再也不敢對女性胡作非為。至此大家應該明白我一開始所講的那段話究竟是什么含義,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么金水海母,所謂的金水海母就是一群父親囂張跋扈,母親軟弱膽怯的年幼孩童……
現在大家一定想知道當初那群孩子們的下落吧,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您……那群童年經歷過長期非人對待的孩子,她們最終……最終大部分都沒能活下來……據說……她們死后的魂魄凝聚到一起……真的成為了守護一方安寧的金水海母,這就是金水海母的故事,一個弱小孩童為自己披上神明的羽翼的故事。"
樊靜翻譯完那段長長的故事與佇立在人群當中的莊寧對視了一眼,那天樊靜結束陪同工作以后一個人留在了金水鎮,她去曾經和童原居住的那間位于街邊的平房看了看,那里幾個月后也將面臨拆遷和重建。
樊靜站在馬路對面凝視那間平房油漆剝落的木窗,她想起童原十四歲那年,孔美善火化的前兩天,她在清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按下喇叭,兩分鐘后那孩子吱呀一聲推開玻璃窗,向外探出一張紅腫不堪的臉,她猶如雨后驟晴般毫無預兆地對樊靜綻放出笑容。那是樊靜在金水鎮工作兩年以來第一次見到童原笑,那孩子生著一排整齊而又潔白的牙齒,她的笑容像冬日正午陽光照射下的白雪一樣璀璨耀眼。
莊寧與樊靜時隔五年重新聚在一起吃了頓晚餐,金水鎮夜市的大排檔依舊像從前那般充滿人間煙火氣,五年之前莊寧被樊靜給足體面地拒絕以后很少主動再與她聯系,她也說不清究竟是自卑心還是挫敗感作祟。莊寧這五年以來其實一直都很關注樊靜的生活動態,樊靜平時不使用任何社交媒體,莊寧便關注了青城大學各個平臺的官方賬號,試圖從字里行間得到與樊靜相關的哪怕一點點消息。
“最近忙嗎?”莊寧的神情顯得有些不自然。
“最近在整理小律的日記?!狈o一邊回答一邊在點菜單上加了一道辣炒蟶子。
“小律她……還有寫日記的習慣嗎?”莊寧起身為樊靜的玻璃杯里斟滿了熱騰騰的大麥茶。
“當年我在金水鎮的時候給小律和阿蠻布置了一項每天寫日記的家庭作業,我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孩子們借助文字疏解郁積在心中的負面情緒,那時我嘴上說著要不定期抽查,實際上卻一次都沒有那樣做……
小律走后,我收拾東西的時候發現她留下了許多本寫得滿滿當當的日記,對了,小律還寫下了我們幾個人這些年間從金水鎮到青城所有的生活經歷,我已經將近二十五萬字的書稿交給了出版社,如果沒有意外變動的話書名應該是《留守日記》?!?/p>
“小律的母親當年也是這樣……”
“嗯?”
“戴云舒死后,她生前寫下的手稿輾轉被交給一位出版社編輯,那本記錄她與孔美善之間愛情的小說因此才有機會面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