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下去的瞬間,“咯吱”作響,卻又不失韌性。
肚絲本身帶著淡淡的鮮,這股鮮與精心調配的麻醬完美融合。
麻醬濃郁醇厚,細膩絲滑,帶著芝麻的香氣和淡淡的咸香,均勻地裹在每一根肚絲上。
咸與鮮交織,在味蕾上奏響美妙的樂章。
辣椒油的加入更是點睛之筆,那微微的辣意,恰到好處地刺激著味覺神經,讓口感層次更加豐富。
既不會過于辛辣而掩蓋了肚絲本身的鮮美,又能在舌尖上留下一抹火辣的回味,讓人越吃越上癮。
配菜中的香菜和蔥花也為這道美食增添了別樣的清新。
香菜獨特的香氣和蔥花的清甜,中和了麻醬的厚重,使整道爆肚的味道更加平衡、和諧。
一口爆肚,一口麻醬,幾人吃的根本停不下來,根本沒時間說話。
這也是今天他們唯一一道加了兩次的美食。
炒肝兒和鹵煮都是京都極具特色的美食。
炒肝兒優點顯著,它以鮮濃的豬腸、豬肝為主要食材,蒜香濃郁,芡汁濃稠,味道醇厚。
喝上一口,濃郁的香味在口中散開,令人回味無窮,且價格實惠,是很多人早餐的首選。
缺點則是它味道偏重,蒜味濃,對于口味清淡或不喜歡蒜味的人不太友好,而且食材的內臟屬性,可能讓部分人難以接受。
好在沈星瑤和蘇見野他們都是重口味,對動物內臟雖然算不上狂熱愛好者,但時間長不吃還是有些饞。
本來看到炒肝的樣子,感覺和胡辣湯酸辣湯挺像的,沒啥興趣。
但是知道原料是豬腸和豬肝,都躍躍欲試,想要嘗一嘗。
當她接過炒肝,問老板要勺子的時候,老板就知道這幾個人是外地來的游客。
專門停下手里的活兒,教幾人怎么喝炒肝兒。
原來,喝炒肝兒也有門道,不能像喝湯那樣端起碗大口喝,而是要用筷子夾住豬肝或豬腸,順著碗邊吸溜著喝,既能吸到美味的湯汁,又能吃到腸和肝。
沈星瑤幾人還有些放不開,不過見店里頭的客人都這么吃的時候,索性放飛自我。
別說,吸溜吸溜的還挺有意思。
出乎意料的是,沈墨白并不是很喜歡炒肝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