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從周聽令!"
葛從周出列應道:"末將在!"
"你率泰山都駐守滑州,保障糧道暢通,同時密切關注汴州動向,若朱溫有異動,立刻通報。"
"遵令!"
李燁的目光轉向趙猛與霍存:"陷陣都與銳士都共四千人,隨我北上魏州,馳援李可舉。"
"得令!"
兩人齊聲應道。
次日清晨,濮州北門鼓聲大作。
李燁身披明光鎧,腰懸橫刀,騎著棗紅馬立于橋頭,身后是四千精銳。
陷陣都的重騎兵甲胄如銀,馬蹄踏地聲沉悶如雷;銳士都的長刀手陣列如墻,長刀在晨光下閃著寒光。
"出發!"
李燁鐵槊一指,隊伍如鋼鐵洪流般向北進發。
百姓們夾道相送,婦人們往士兵手中塞著干糧,孩子們揮舞著自制的小旗,歡呼聲此起彼伏。
行至半途,霍存湊近李燁身邊:"使君,此次馳援李可舉,當真要與魏博軍正面開戰?"
李燁勒住馬,望著北方的天際:"魏博鎮擁兵十萬,是河北強藩,硬拼絕非上策。我們只需兵臨魏州城下,牽制樂彥禎的兵力,讓李可舉得以喘息即可。"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銳利,"若有機會,不妨趁機拿下魏州外圍的幾處要隘,也算此行不虛。"
趙猛在一旁聽得熱血沸騰:"使君放心,陷陣都定能一鼓作氣,拿下魏州城!"
"不可輕敵。"李燁告誡道,"樂彥禎麾下的銀槍效節都,是河北有名的精銳,戰力不在沙陀騎之下,此次北上,務必謹慎行事。"
隊伍繼續北進,沿途的景象漸漸變得荒涼,偶有逃難的百姓擦肩而過,都說魏州城下戰火正酣。
李燁命人收攏流民,從中挑選精壯編入輔兵,既擴充了人手,也得了不少魏州附近的情報。
七日后,忠義軍抵達魏州西南的洹水河畔,對岸隱約可見魏博軍的營壘。
李燁勒馬立于河畔,望著湍急的河水,對眾將道:"今夜休整,明日拂曉渡河,直插魏州城南,解李可舉之圍!"
暮色四合,營地篝火漸起。
李燁坐在帳中,借著燈光查看魏州城防圖,羅隱走進來稟報:"使君,李可舉派使者來了,說樂彥禎已察覺我軍動向,正調兵遣將,欲在洹水南岸阻擊我軍。"
李燁嘴角微揚:"正合我意。傳我將令,今夜飽餐戰飯,三更造飯,五更渡河,給樂彥禎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