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上午,袁術軍一如劉備所料,在邗溝入江口的碼頭登岸,隨即集結部伍,向廣陵城緩緩迫近。
但對方并未立刻攻城,而是選擇在距城約三四里外的一處小丘上,開始大舉構筑營壘。
劉備這幾日堅壁清野,已將城郊林木盡數伐空。但這支袁軍不辭辛勞,前往更偏僻處取材,終于還是收集到了足夠的木石,夯土筑寨,立柵掘壕。
整整一天,袁軍全力搶筑營盤工事,連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都沒有,更別提如書中所寫那般,派大將在城下邀戰。
張昀由此觀之,認為這位袁軍統帥行事頗為持重,并非魯莽之輩。
到了傍晚,夕陽染紅了半邊天,劉備站在東門城樓上,看著敵營的輪廓越來越清晰,心里有了夜襲的想法。
“袁軍新至,營盤雖起,卻未必穩固。若今夜遣一路人馬夜襲,定可得手!”
張昀聞之,立時勸阻道:
“主公!袁軍雖是新至,但觀其扎營筑壘頗具章法,足見敵將深諳兵事,行事謹嚴。彼既如此,安能不防夜襲?”
“我軍本就兵少,守城猶嫌不足,萬不可隨意浪戰!若襲營受挫,折損了兵力,往后守城的壓力可就更大了!”
劉備沉吟片刻,覺得這話也有道理。
自己麾下兵力捉襟見肘,確實也經不起損失。于是便打消了夜襲的念頭,只是加派了哨探,盯著敵營的動靜。
入夜之后,袁軍大營中軍帳內燭火搖曳。
統帥劉勛坐在主位,手里把玩著一枚玉玨,看向身側的年輕謀士:“子揚,依你之見,那劉備今夜真會來劫營?”
這位表字子揚的謀士,正是年方弱冠的劉曄。
他起身拱手,從容說道“將軍,曄臨行前,曾細察劉備過往。”
“其人自黃巾亂起,轉戰十載,久歷戎行,麾下關羽、張飛,皆稱有萬夫不當之勇。如此人物,豈肯坐視我軍勞師遠征,立足未穩之良機?”
他的語氣變得自信起來:“今夜營中伏兵已備,鹿角暗藏,若其敢來,必教其撞入羅網,折戟而歸!我軍兵力本就占優,彼又受此重創。如此一來,廣陵城指日可破!”
劉勛聞聲展顏:“子揚高見!若破此城,當記你首功!”
劉曄神色謙恭,垂首應道:“曄不過妄陳愚見,聊供將軍參酌。至于決斷施行,皆賴將軍英斷!”
他指向一旁的輿圖,語氣逐漸激昂:
“廣陵若克,我軍便可循邗溝水路,長驅北上。劉備本就兵微將寡,其北之高郵、射陽二城,皆城矮兵弱,守備空虛。以將軍之威,旌旗所指,必可旦夕而下!屆時兵鋒直抵淮陰,則徐州門戶洞開,膏腴之地盡在眼前。”
劉曄的聲音帶上恰到好處的奉承:“事后在袁將軍面前,若論及此役功勛,居首功者,舍將軍其誰?”
這番前景令劉勛心懷大暢,朗聲笑道:“好!袁公曾許吾廬江太守之職。待我得拜太守,必表子揚為長史!你我同享富貴,豈不快哉!”
劉曄躬身應道:“曄幸甚,愿附將軍驥尾!”
帳內的氣氛一時間熱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