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本軌跡中,劉備脫離公孫瓚以后去的哪?
小沛!
區區一個彈丸小城加上幾千兵馬,怎么跟地跨幽、青,帶甲十萬的公孫瓚比?
你就是再意氣相投,這平臺的差距也太大了!
田豫就是這個時候離開的。
雖然他回到公孫瓚那邊也就混了個縣令,并不算得志。
但再怎么著,也比劉備這兒有發展。
等后來劉備當上徐州牧,心思又全撲在拉攏糜、陳等本地世家上,把老部下都晾在了一邊。
關羽張飛和劉備情同手足,尚且還能忍耐。
但人家趙云跟你非親非故的,憑什么忍?
被你花言巧語忽悠著,在小沛窩了一年。好不容易等你當上徐州牧,卻還對人家不管不顧,人家不走留著干嘛?
要知道,趙云是在劉備上任徐州牧一年之后才走的。
等他離開的時候,軍職還是“騎主”。手底下還是管那五百幽州突騎。既沒升職,也沒加薪,還沒名分地堅持了兩年,趙云真的算夠意思了。
至于兩人提出的“辭職理由”聽聽就得了。
田豫說的是離家太遠,不方便“奉養老母”。但平原郡可是在青州呢,離幽州也不算近。之前幾年下來也沒見他著急回家盡孝。
至于趙云說的“要為兄長守孝”,倒確有其事。他歸家守孝期滿后,也并未復投公孫瓚。
但他不投奔公孫瓚,不代表不投奔別的勢力。
云妹空窗期那幾年,估計也沒少找下家。
只是他道德標準比較高,而其他諸侯的人品又實在是太爛,這才兜兜轉轉又投了劉備。
張昀收回思緒,面對劉備殷切的目光,說出了自己的謀劃:
“依昀之見,主公此刻莫要急著表現出脫離公孫之意,反而應當速遣一可靠使節,持親筆信函前往幽州!”
他略作停頓,確保劉備能聽清要點:
“主公在信中要再三表明,依舊為他公孫伯圭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