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在這時,張昀注意到了自家主公的漫不經心。
嘶——
草率了!
他這套說辭是在路上臨時想的,畢竟也不能細數魯肅未來的功績。只好找了點“散財賑濟”“勇驅盜寇”的事跡。
不過這點事兒,放在如今的世道里,實在也算不得什么。
也怪不得劉備興趣缺缺。
想明白這點,張昀是真急了,往前邁了一步,聲音都拔高了些:
“主公!魯子敬絕非尋常人物!其身負王佐之才,運籌帷幄可比蕭何張良!此子年紀雖輕,卻已有“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的器量,實乃不世出之奇才!”
“還請主公,萬萬不可輕視!稍有不慎,恐為他人捷足先登,悔之不及矣!”
他邊說著就是深深一揖,幾乎要把腦袋杵到地上。
劉備被他這副模樣弄得有些哭笑不得,伸手虛扶:“哎呀!允昭!你這是作甚?先起來!起來說話!”
張昀沒有起身,語氣堅定,“此人經天緯地之才已露崢嶸!在下斗膽,還請主公親臨東城,登門禮聘,方顯主公求賢之誠!”
劉備見張昀這么較真,感覺有些無奈。只得起身走上前來,伸手把他扶起來,誠懇地說道:
“好,好!允昭心意我已知曉。這魯子敬乃是驚世奇才,我定然重視!你看這樣,等咱們到了廣陵安頓好,我必親赴東城,登門求賢!”
“可好~?”
張昀本來想讓他立即馬上就去,但冷靜下來想了一下,也明白不太現實。
如今趙云、田豫去留未定,軍需糧草也沒有籌措到位。總不能讓劉備扔下這些不管,專門去請魯肅吧?
事情畢竟還是要分輕重緩急的,就眼下來說,還是公孫瓚那邊的事比較重要。
“主公所言甚是,”他話鋒一轉,“主公此番救援徐州,仁義之名已播于州郡。聽聞當世大儒鄭康成(鄭玄)亦在徐州講學。主公何不擇日登門拜望?一則體驗大儒風采,聯絡情誼;二則,或可請康成先生從門下高足中,舉薦幾位能任郡縣、可理民政的才俊之士?”
他精準地點出了兩個名字:“昀嘗聞其弟子中,北海孫乾孫公祐,廣陵陳矯陳季弼,皆有逸才美名,足堪大用。”
“此外,廣陵本地尚有一位隱逸高才,張纮張子綱先生!其人精通《易經》、《尚書》、《左氏春秋》,學問淹博,非但文采斐然,更具經世韜略,允文允武,實在難得!當然,待我軍抵達廣陵,首要之急,仍是主公親赴東城,招攬魯子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