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爐頓時感覺到父親的可靠,同時明白為什么那么多人對父親心服口服。
宣沖抬起頭對武爐,武俱往,武銳同時道:“人做事情,必然有其他人來催逼;而催逼后,爾等作為新手想要急迫的做一些事情,就會急。而急迫就會犯錯。我在的時候,沒人敢逼你們,只會捧你們,而捧你們是為了等我走后更好逼你們。”
注:宣沖一直是在總結戍帝和周王之間的傳承教訓。宣沖的理解就是,在戍帝的高壓壓迫下,周王一直是沒機會暴露自己的缺點,只能表現出一個符合戍帝感官,且感官舒適度最好的賢王。搞到最后,就等于一個裝滿了腐蝕液體的水晶玻璃瓶,從外面看是光滑充滿寶石色澤的,但是戍帝走后稍微一磕碰就壞了。
所以宣沖對武爐的培養要求就是要抗壓,能有機會展現出個性,有更多機會明白自己的個性展現,對于做事的利弊。
宣沖說完后對武爐道:“接下來,用一下保守思路,來敘述一下你的戰略。”
武爐愣了愣,剛剛還開朗狂妄囂張狀態,突然保守沒轉過來。
他看著宣沖表示“自己不會啊”,只見宣沖面色一板做出“做不對就要打你”的模樣,武爐立刻坐直了,帶入狀態,小心翼翼排兵布陣。
武爐在保守狀態下,宣沖這回帶入的不是趙誠,而是帶入浱地的百姓、軍隊、商人,一人分飾多個角色。表現出了“不想納糧”,“戰斗意志薄弱”,“以及商人投機倒把”各種要素。
武爐這邊在感覺到了掣肘后,氣的想要鎮壓,但是瞅了瞅宣沖,最終還是不敢把鎮壓命令拍在老爹臉上。
一旁的武俱往和武銳則是在這樣的推演中很嚴肅,很顯然宣沖是推演了他們未來主公在決策偏離正確后的極端情況。
注:二十一世紀時,維護部門上崗培訓,其重點不是那些日常維護,而是對那百分之一概率下可能的事故進行應對。拋開“對領導神化”,領導其實就是一臺機器,需要各方時刻監督,糾正可能的錯誤。
而舊時代由于上位者為了維持威嚴,很難暴露出自己在極端情況下的表現,強調自己一直是對的,而誤認為“上級一直是對”的下屬到了發現“航向出現重大錯誤”時已經是晚了。
周王想用的人才,遠不如其身邊常侍了解周王,故交流就有了問題。
現在宣沖用“我命令你”的方式,讓武爐不失面子地“角色扮演”出他自己想象中“粗枝大葉”“在困境中失去銳氣”的兩個模樣。
當武爐“扮演”如何犯錯誤時,武俱往和武銳是旁觀。在宣沖講解“武爐在上位面臨的犯錯處境”時,宣沖這兩位門生大致明白未來該怎么在武爐做主公,露出某些苗頭時,如何第一時間提示;而非事到臨頭,試圖強行扭轉,導致君臣之間沖突。——宣沖給了他倆能防微杜漸的職能后,預告著他倆以后就是重臣。
…一瓶氣泡水打開,倒在了四個杯子中…
在武爐表述完了自己諸多戰略后,宣沖最終也給出了自己的戰略部署。
宣沖在前沿動員十四個兵團(每個團三千人到六千人不等)堆在上中下三條戰線上,各個戰線后方,預備勞役總數將達到六十萬;且第一局將棋子壓在了北方。
隨后沙盤上,趙誠方面就開始尋求主動決戰了。
宣沖:現如今天下那些世家們眼里,武恒羽的“渤國”勢力和趙誠主導的“昊國”勢力二分天下。但是現在他們倆面臨的局勢,一個是被逼著急了,一個則是處于自滿保守中,不了解手下人心危機。
也就是說,武爐剛剛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演了他自己未來的失誤,還帶入了趙誠,和武恒羽此時此刻的情況!趙誠是被身邊各種人催逼,武恒羽則是保守剛愎。
趙誠在法理上,都還沒有完成“國祚過戶”的手續。現在連續打下十四個州、小半個天下,高度膨脹,手下的人要逼著他激進一把。
武恒羽已經取得足夠名望,裹挾強大力量作壁上觀。但是榮耀的是他,他現在還沒有反應過來“榮耀是不能獨享”。武恒羽沒有安排好他的下屬,他集團內各個派系會在接下來拖他的后腿。
宣沖對于兒子和學生:“戰略要揚長避短,發揮我方優勢和敵人弱勢。“
宣沖手指帛書地圖,”我方優勢是,現在外界,無論是武恒羽還是趙誠,他們手下謀士集團都是傳統精英。這些世家大族出來的士大夫們,帶著固有思維,認為我們現在是“偏安一隅”但是現在——“